6月7日,《南方都市报》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微博]曝光跨省团伙”为题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教育部已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表示对于破坏考试秩序、组织替考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据6月7日 中国新闻网)
高考替考年年有,但今年南方都市报记者以卧底形式曝光跨省替考团伙,颇有几分悲壮色彩。这值得我们追问,如果不是记者历尽千辛万苦卧底替考组织,这些替考团伙还会这么快被查处吗?
按理说,今年高考所有考点监考实现联网,教育部与省教育考试院都可以看到每一个考场学生的表现。所以,仅凭个别老师怎能把整个替考链条安排得如此“天衣无缝”?指纹检验环节,庞大的身份证验证系统莫非是形同虚设的假玩意?其背后原因可从河南郸城替考未遂案略见端倪。当年,郸城替考案从考生相片采集、准考证制作到监考环节,从老师、学校到招生考试部门都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舞弊产业链条。
高考出现大规模替考事件挑战了法律尊严,侵犯了大多数考生的正当权益。组织者与替考者利欲熏心,考生急功近利,监考老师权力失守,是发生替考事件的直接原因。不过,我们要看到,一个地方舞弊成风,与当地的教育大气候有关。挖出替考事件的根源才是减少、避免替考等舞弊事件的一剂良方。它比单纯关注替考事件本身更重要。
虽说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但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面前,高考的重要性不容小视,社会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高考成绩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更是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再加上高考招生制度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平衡,江西、河南等人口大省考生大学压力极大。于是,在利益面前,不少人心照不宣,打起高考的鬼主意。
因此,教育部除了表态严查替考事件,增强试卷保密措施与监考技术手段,保证高考诚信度以外,更要逐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并通过多种手段淡化高考情结,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如此,方可改变学校、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教育观、政绩观,削弱高考舞弊者的主观动机。
□文/叶祝颐(教师)
文章关键词: 高考替考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