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北京高考语文:写作阅读不再是两条线

2015年06月16日10:13  现代教育报     收藏本文     

  2015年高考[微博]北京卷积极秉承学科改进意见的核心精神,通过命题努力推动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命题者将他们积极的构建与丰富的努力,悄无声息地融入在整体试题的命制里。

  2015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但考卷释放出的教育改革信号,以及由此引发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成长方式的变革、考试方式的变革……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本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连中国老师将深度剖析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的变化趋势,以期带教师们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寻找改进方向。

  变化1

  文字阅读量增大

  “微写作”是三选一。就内容而言,涉及到“名著阅读”“社会评论”“抒情写意”;就文字的表达方式而言,有明晰的阐释,有热切的议论,有跳脱的抒情,有严正的论述,也有瑰丽的想象……当然这几者之间,还可以有有效的交融。就一个学生的成长而言,内容与方式大约包含了他们学习与生活较为主要的部分。

  “写作”是二选一。“人”与“物”,小说与戏剧式的情节构思、议论与抒情兼容式的表述方式,重情景与揭事理等等对立差异,交织成了一个便于充分选择的多重网络。

  命题充分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考生认为无理无趣的,甚至过分的,自可不取。就自己的“领域”与“表达”,写下去即可。2015年北京卷命题充分传递出“不强迫”的信号。

  在充分选择的背后,命题在细节定位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名著阅读强调“细节”,命题便不空泛;评论侧重“负面”,有利于社会点滴的改进;抒情定题为“圆”,必要的限定中有充分的开放;英雄,有必要的提示也有自主的选择,有坚硬的矗立也有温暖的人性;状物,有阅读的引导也有自我的开创,特别是强调了“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归因探究,为文题的深化做出了重要的引导。

  教学启示

  教学生多读书、会读书

  今年北京卷“作文”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背后,实质上是对考生文字阅读量的加大。这就需要考生不仅要广泛阅读,而且要完整地读原著。教师要教给学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使学生学会深度阅读,不断积累知识和能力。

  教师对待命题,也应该像对待学生一样:在他们不完美的过程中,能够欣赏到他们的优点。充分利用并开掘考试有益的价值,由此帮助学生们切切实实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变化2

  突出“文化立意” 强调“人”的品质

  “作文”的第一题,课本内的不少人物可以入题:屈原、司马迁、苏武、苏轼、辛弃疾、谭嗣同、龚自珍、蔡元培、梁启超、朱自清、闻一多……平时的阅读教学活了,此时高分作文也更易于诞生。

  考生笔下的“人物”与自身生命参与交织融合的程度,便是文章高下的程度。命题只是建构了重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建构则取决于考生本身。题人合一,考场力作才能得以诞生。

  从命题的角度而言,和英雄在一起的一天,是不好过的!缺乏情节的安排与点染,缺乏充分细节的设置与支撑,缺乏对人物足够的理解与见识,文章便空乏了。作为考试之文,高下也便由此可以见出。

  教学启示

  阅读要深 教学要“活”

  阅读,就是成长。学生先开始读到的是文字,读着读着,文字便退后了,“人”便出现了。这个“人”,是文中的那个“人”,是作者这个“人”,是学生这个“人”,是教师这个“人”。不能将“人”从文字里“叫”出来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者既有的内在经历的被唤醒和继续生长。也就是说,教育究其根本就是自我灵魂参与唤醒智慧的过程。

  变化3

  读与写深度融合

  由阅读自然延及写作,是2015年北京卷作文命题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说起梅花》作者写“梅花”,这一段可谓惊心动魄: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

  这是“人”与“物”高度的精神共建与生命交融。优质的文字,会直透生命的内核。普通一物,一旦着了“人”精神的华彩与光照,便可以与一个人、与一个民族紧密相联。

  教学启示

  在阅读中感悟和提升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里,教师们习惯在阅读里侧重掌握字词,掌握写作方法,掌握文学文化常识,掌握中心思想,掌握答题方法……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绝不是阅读最重要的内容。

  阅读最重要的,是“遇到”更好的自己。阅读,不只是个“看”的过程,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建构,是读者在作者“真我”的绽放与表达中渐渐地感知自我,了解自我,建设自我。

  在文字里锁定生命的高贵判断,无论是在考场还是在平时,这是学习重大的意义。题来了,用生命的储备与卓越的见识“迎”上去。

  变化4

  价值观立意 提升作文品级

  拿到今年北京卷后,最令我振奋的是这样的一句话:“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灵魂”,这是高考作文命题长期缺席的一个词。

  写作,自然应该为孩子们今后的工作之便准备条件;但写作,更应该为孩子们精神成长与灵魂构建创造条件。一个人精神的元魂如若不能在青少年时代加以构建,入世愈深,“现实”的硬壳愈坚硬,便越难突破。当下的社会,存在着不少“精神面目”模糊的人,这说明社会对“人”灵魂的教育做得不够。

  教育,就是让孩子和我们一起觉醒,这绝不是唱高调。我们往往坚定而狭隘地认为,只有适应现实才能生活得好;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在屈从于“现实”的环境下,北京卷的灵魂写作,是在坚硬的现实里的一次重要挺进。

  教学启示

  在课堂传播知识 弘扬美德

  北京卷的灵魂写作带给今后教育教学上的良性变化,是不言而喻。它引导师生思考:人,何以是有灵魂的生物?灵魂的写作,对学生的成长有何重大意义?在写作中诞生的灵魂成长,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未来到底有何价值和意义?

  有人说,灵魂,高三的学生懂吗?太抽象了!其实,高三才提及出来,不是太早,而是有些晚了。深度的隔膜产生抽象,抽象产生模糊,模糊产生疑问。我们现实的教育里,这些抽象而高贵的词语太少了,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呼唤师生去亲近、去熟悉这些被现实遮蔽光芒的词语,这确实是高考作文命题重要的一个进步。

  □文/连中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文章关键词: 北京高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