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已成为主流教育 最佳时间为初中二年级

2014年03月19日14:3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教育[微博]讯:2014年3月16日,由新浪教育主办的“走进北美高中”家长[微博]系列沙龙活动第一期于北京拉开帷幕。此次的主题为“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美国中学”,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女士、美国南部独立院校认证委员会主席、海归教育专家及留学[微博]生、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北美中学留学现状及择校等热点问题。

TThree—W International总裁Tony Wang 认为最佳留学时间是初二年级Three—W International总裁Tony Wang 认为最佳留学时间是初二年级

  Tony Wang:留学信息无处不在,变成了教育的主流,这就意味着未来简历上缺少在多个国家呆过的经历将被视为职业硬伤。14岁的少年已经了解一些中国文化,保留了“中国”这部分;而14岁,基本也是一个最晚出国的年龄阶段,因为美国的大学更倾向于选择在美国本土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因为他们能适应这个国家的文化、语言、教育机制。

  什么是出国的最佳年龄,14岁。

  未来简历上缺少在多个国家呆过的经历将被视为职业硬伤。

  中国学生面临的是比美国大学极低录取率还要窄很多的情况。

  美国大学更倾向于选择在美国本土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因为他们能适应这个国家的文化、语言、教育机制。

  中国是美国数量最多的高中生来源国。

  一定要给自己在当地找个就业的机会。

  Tony Wang Three—W International机构29岁的年轻总裁,Three—W International是北美知名的院校国际教育项目服务机构,也是美国超过170所中学及大学的联盟体系(国内称为北美高中)的国际生运营组织,Tony Wang先生被福布斯中国评为2014年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

  Three—WInternational北美高中 帮助美国170多所学校设计国际生的项目或者人数,包括各位老师的培训、住宿的安置,以及一些学费的设定,我们代表美国学校来处理这些申请,并帮助整个项目的运营;Three—W International同时是克林顿基金会的成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世界最大的教育组织机构——美国天主教教育联盟(NCEA)的白金级战略合作伙伴。

  我现年29岁,1998年我14岁初二的时候出的国,跟着父母移民[微博]到加拿大,在加拿大和美国接受的初中、高中,及大学的教育,之后就业。虽然九几年出国,不能说是第一批,但还是属于比较早出国的一批人。随后,我也亲眼看到很多朋友、亲戚及同学们,至少几百人留学起起伏伏的过程。

  从趋势看,中国赴美留学生仍然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高中和初中,说明绝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想在美国进入好的大学、在一个好的大学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的;这样也能增加自己进入这些大学的机率;并且有其他的好处和意义。这些我下面会谈到。

  顶级学校超低的录取率

  录取率,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2012、2013年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率,呈下降的趋势。为了生动说明,使大家有个感性认识,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的一个美国同事,是一个大学的校长,他女儿15岁,明年要申请斯坦福,他就带她去斯坦福大学参观,发现这轮大概有500个竞争者——报名的学生都有可能是未来斯坦福的学生;回来他非常高兴地跟我讲,把500个人的名字全看了一遍,发现300个人是西班牙姓的——他女儿是西班牙背景的,剩下有200个人跟她竞争——不幸的是其中只有14个陈姓的——这是个很重要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原来,美国的学校,无论大学、高中,还是初中,招生录取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按学生的来源设定一定的标准,比如,哈佛大学在美国50个州每个州里面均对学生有一定的比例要求——希望招到的百分之多少的是黑人,百分之多少的是白人等等;具体每个大学的比例不一,但通常国际生会控制在5-10%左右,这还是最佳的情况。可想而知,以申请斯坦福大学为例,500个人里面只有14个陈姓的,意味着对中国学生的竞争是非常非常残酷的。哈佛2013年的总申请人数是3万多人,录取2千多人,斯坦福的数字是3万8千人录取2千2百人,实际上中国学生面临的是比录取率还要窄很多很多的情况。

  我们自己的数据。2013年我们接到大约5千份申请,今年会过1万份申请,这并不惊讶。惊讶的是什么呢?我们体系内十几所比较顶尖的学校,它们的录取率已经低于大学了,具体说,到1月份的时,我们的学校中已经有150个学生参加过单一一所学校面试的情况了,而这学校开放的名额只有10个;如果该学校懂得中国市场,会理解旺季还没有到来,还会有更多学生申请,所以它会不断地拒掉一定百分比的申请人,因为它知道这季可能会有600人申请,600个人申请最后只有10个人录取——可见,进入到美国一所高端高中,已经比进入哈佛或者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更困难了。

  我们还有从国务院拿到的数据,之前没公布过。各国14-18岁持有美国F1签证、在美国在读的学生中,中国明显是数量最多的高中生来源国。

  14岁,最佳留学年龄

  我经常去各个国家考察当地的教育部和顶级学校在做什么,可以断定,绝大多数世界上的顶尖学府,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认识到自己学校如果没有提供一个高密度与其他文化接触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甚至有些学校为此已经在研究一些认证方法,让学生只有在成长过程中每几年换一个国家,才能得到一个更高级的国际性教育的认证——我相信这个方法以后也会更加普及,成为主流。不妨说得更狠一点,现在或者今后几年,如果你的简历上没有在多个国家呆过的经历,那就是一种硬伤。

  我的意思不是说美国的教育一定比中国的好,但一定要在两个地方,不管是美国、西班牙、日本还是哪里,最好是两个反差非常大的地方获得教育,这很必要,虽然现在可能还不特别明显。

  什么时间去?以我非常主观的判断,我认为14岁初二去最好。可能你会问我你自己的经历就一定是最好的参照么?真的为什么初二最好呢?我见过后悔晚去的,我见过后悔去早的;有些家长反映说我的小孩去太早了会把中国核心的东西忘了。为什么去太早不好,例如小学的时候,我认为先了解好一些中国文化,交一些中国朋友,当初二走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可能跟你一辈子,对你有很多的影响;再说现在已有很发达的通讯软件,如微信什么的——这样中国这部分就保留了。为什么不要更晚走?因为你想真正进入的美国大学,它们更倾向于接受在美国本土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因为它们知道你能适应这个国家的文化,你能适应这个国家的语言,你能适应这个国家的教育机制;它们青睐的绝大多数比例都是从在美国的学生里边选的,包括每年从我们的学校体系内毕业的中国学生,得到常春藤大学认可的比例非常高。

  还有很多家长打电话给我,Tony Wang,我的孩子要考好一点的大学,你能帮我策划一下吗?我问孩子几年级了?孩子12年级了。那我什么都帮不了你。你想帮你的孩子进入一个好大学,大学看的是你10、11、12年级的成绩;大学看的是你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大学看的是你有什么样的文化交流的阅历;大学甚至会看你有没有转过学。很多中国家长总在选学校,这个学校比那个学校强,这个学校好一点,今年在这个学校学一年再转到那个学校,殊不知大学看学生就像公司看人一样,是最不希望看到你转来转去的。所以很多我们当时去的比较基础学校的学生,反倒经过了几年培养,得到了非常好的像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尼尔学校的认可,正因他们非常稳定地在一个学校交到了朋友,获得了成功,大学认为这是在我们大学能获得成功的人。而当你高一、高二才去的话,你想在很短时间学到语言、拿到成绩单,已经晚了,你至少需要两年的准备。

  还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初二出去没问题,但是初中、高中都面临青春期、爱情、交友、人生价值观、未来路怎么走这些事,我如果不在那陪读,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解决人生未来这么多问题?你这么早出去,能不能用自己的经验随便举个例子告诉我,你当时碰到的最难过的情绪,你怎么克服?我就不讲我最难过的经历了,可能我的答案是比较极端或者可能难以入耳一点,我认为总有一天他要学会自己去判断这些东西,他不可能参加每个排队、每个约会你都在旁边拿着笔记本——我们家长可能都想这么做,但是总有一天要他自己去判断这些东西,这个过程是没有家长参与的。所以我们能为他做的,就是做一些相对正面的引导,比如说找一些比较正面的榜样性的人物,可以给他讲一些怎么正面地面对爱情或者异性的事情,真正需要自己在一个安全环境下的尝试才能去理解,所以能做的最多的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因为总有一天他要面对这一关的。

  留学必做好的几件大事

  除非你认为一个竞争由你自己击败99.7%的选手这个事非常过瘾,否则要接触好的教育没有必要选择塔尖的学校,你完全可以选择能更有效满足你学习目的的学校。不管怎么说哈佛都是非常好的学校,但如果你不是那幸运的几个人,你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我认为选择“第二的”就够好了。但是有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觉得你一定要做好。

  你要选择一个被认可的教育。可能是大型州立大学、社区大学、野鸡大学,你的选择一定要避免无效的教育,所以你没有去哈佛,觉得去一个烂的学校无所谓,你的选择才刚刚开始。

  去了后一定融入当地。根据哈佛、斯坦福大学的报告,非常主流的说法是,想要真正了解一个文化,你需要7年的高密度接触。我认识的有些朋友,去英国呆了10年都不会说英文;我在加拿大的时候,我们7个中国家庭住在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里,来自广州的老夫妻俩房主住了30年了,还不会用英文说电费、电话费,我问怎么在一个国家呆了30年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他们说一直住在唐人街,所有人都用中文,为什么要学英文呢。可能很多学生忽略了,你选择的地方有非常舒适的中文生活环境,你在那边呆3、4年,并没有学好语言、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所以你一定要高密度地跟当地人接触、交朋友等等。有家长问我,如果我们选择寄宿当地美国家庭的话,这些家庭我们是不是可以面试他们,有一些沟通,有一些选择啊?我的经验是,寄宿家庭,像专门为学生申请的机构可能更能满足这种。我相信可能会有人帮你选择,专门做这种服务的公司可以帮你多比较一些,但我们现在有2千多个学生在美国,今年还会有2千多个新学生,加起来大概会有4千个学生。有的学校能满足,每个学生能提供3个寄宿家庭,但是有的能提供1.2个寄宿家庭;假如你要换,或者问我能不能换,要看下这个家庭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发展到像一些行业或者公司那样能做到的像列表一样的——我要面试这3个人,面试到这个程度,现在还没有那么发达,但是我相信今后一两年就能出现,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学校。

  你一定要参加当地的各类活动,包括所有的校内的、课后的、老师的补习、跟老师的接触,甚至社区组织的活动等,这是中国人非常忽视的。我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去那边的学生,每天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非常自豪地说昨天晚上我睡了2个小时,今天怎么样怎么样,有些时候很难把他们从宿舍楼里拽出来去参加课外活动。现在我们体系内的学校基本上都要求百分之百的国际生参加至少一年的活动,三年会给一定的鼓励,因为大学一定看重这个。你一个人来到哈佛的图书馆,每天学习到3、4点的状态,大学是不希望看到的;大学希望哪怕你是一个敢问问题、敢冒险、敢犯错误的人,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参加活动来进行。

  一定要找就业的机会。这个就业的机会不仅仅是指你大学时能接触一下好的事物,其实是给你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文化下接受“教育”。 “教育”分两部分,一个是学校里的,一个是社会上的——人才教育培养后总有一天你要工作,你如果用7年的时间得到一半,可以用另外的时间两部分都得到。觉得不想呆了,然后就走了,很可惜。我和很多开公司的朋友聊过,有实习经历可能是任何一个留学毕业生单独一项最佳的东西,如果看你在美国某某银行,抑或哪怕是一个基层的白领公司工作过一年或者实习过半年,甚至工作过两年,都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说服力的东西,因为就像学校一样,公司知道你能在这个体系下生存。

  以下为Tony Wang现场发言实录:

  Tony Wang: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星期天那么早起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也感谢新浪给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好的机会。首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刚才大家已经说到了,我们是Three—W International北美高中。我们公司会帮助美国的170多所学校设计国际生的项目或者人数,包括各位老师的培训、住宿的安置,以及一些学费的设定,我们代表美国学校来处理这些申请,并帮助整个项目的运营。

  Three—W International在美国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可能中国没有听过我们,我们有一些国家级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是克林顿基金会的成员,同时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战略合作伙伴,NCEA,可能大家不熟悉这个名字,它是美国天主教教育联盟,也是世界最大的教育组织机构,美国有1万所中小学都属于它的旗下,我们是这个机构的白金级战略合作伙伴。

  我今天想以个人的身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现年29岁,1998年我14岁初二的时候出的国,跟着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和美国接受的初中、高中,及大学的教育,之后就业。虽然九几年出国,不能说是第一批,但还是属于比较早出国的一批人。随后,我也亲眼看到很多朋友、亲戚及同学们,至少几百人留学的起起伏伏的过程。而我现在的工作及我其他方面的工作,给我提供了很多了解美国教育方面的机会,例如和Steve Robinson这样的人长期交流教育方面的事情。另外,我也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教育顾问。总之,我将这些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提供有益的信息给大家,也希望大家多提问题、意见。

  首先说下数据。宏观来看,中国留学生还是呈现刚刚Steve Robinson讲的迅猛增长的态势:目前还是以本科生为主,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研究生的申请人数已经在下降了,但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高中和初中——这点并不令人惊讶,就像Steve提到的,绝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想在美国进入好的大学、在一个好的大学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的,这样也能增加自己进入这些大学的机率。

上一页12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美国高中福布斯教育主流高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