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日厂长”管理制
顾名思议,“一日厂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让职工轮流当一日厂长或一日经理,管理企业内部事务。目前,有一些企业已尝试这种管理体制,事实证明,实行一日管理,可使那些平时绝少有机会相互交流的员工、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工会领导等都能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之确立自己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为企业尽心竭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某公司老总坦言:“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都有自我实现的渴求。在一定时期内,让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比发一个‘红包’更能激发工作热情。” 让员工当一日“头”儿,不仅是让他(她)亲身体会当“头”儿的感受,也是自我实现需要的需要。
据说韩国有一家厂长曾尝试过一日厂长制,结果,这个工厂的管理收到显著效果,节省生产成本200多万美元。厂方把部分资金发给全厂职工,全体职工欢欣不已。一日厂长就像真的厂长一样处理厂内一切事务,当一日厂长对工厂有意见时,就详细地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员工传阅。各部门主任要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改正自己的工作。事实证明,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当过“一日厂长”的职工对工厂的向心力大为增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增强了他们对公司经营的参与意识,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
2.让B级人干A级事
让B级人干A级事,不但能激发B级人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而且还能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这里的“B级人”就是指那些具有丰富的知识、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进取心,但因工作时间较短而缺少经验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的经验不是很足,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广泛,接受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做事热情有冲劲,有信心。“A级人”则指那些已经具有一定经验、工作上比较稳重的中年人。他们有经验,但瞻前顾后,工作热情及信心明显不如年轻人。在台湾,许多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让B级人干A级事的用人模式。
如台湾电子行业一位高层管理人士分析说:“让B级人干A级事,成绩为79分,让A级人自己来干,成绩为85分,但A级人的成本要90分,而B级人则仅要60分。用30分补足6分的差距,显然是绰绰有余的。放手使用B级人,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且能促使B级人更快地成长为A级人,以解决企业内部人才断层的现象,同时节省了培养人才的大笔费用。”
在挖掘下属的潜能方面,二号人物应对年轻下属进行有步骤地指导,包括效率与素质并重的处事方法,以及鼓励他们多学、多想、多去实践,缺一不可。
鼓励下属学习不是单凭说话,而是要实际行动。例如亲自传授一些心得,开办一些短期培训、聘请专业人士授课、定期或不定期的演讲等,使下属了解上司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不管在任何时候,团队中的二号人物要想调动起下属的工作潜力,就得让下属积极思考,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猴子管理,很有趣——
有一天,一位下属在公司办公室的走廊里与他的上司迎面相遇,下属忙停下脚步:“老板,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向你请示该怎么办?”此时,下属的身上有一只需要照顾的“猴子”。接着,他将问题向上司汇报一番。
上司一直在认真倾听,并不时点头,但他很想先听听下属的意见,就问:“你觉得该怎么办?”
“我就是因为想不出办法,才不得不向您请教呀?”
“不会吧,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上司用鼓励的语气说, “这样吧,我现在正好有急事,等明天下午我抽一点时间,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猴子”悄悄收回了搭在上司身上的那只脚,继续留在下属的肩膀上。
第二天,下属如约而至,谈了自己的几种方案,并急切想让上司拍板敲定。而上司却故作镇定,不急于做决定。
其实,这位上司心里有谱,他不想立马做决定的原因是,培养下属主动思考问题、果断做决定的能力。该下属做决定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学做决定;让下属自己想办法、做决定,是训练下属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激发下属的行动力的有力手段。如果下属不善思考问题,不习惯做决定,总想依赖上司或别人,那么,他本身潜在的能力就被掩埋起来了,那就是资源的浪费。
总之,团队中的二号人物要彻底了解自己的下属,挖掘他们的潜能,并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你的团队才会像各个螺丝钉拧紧起来的机器,才会正常运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