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认识的发展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 14:33   新浪考试

  二、 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1.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 感性认识: 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 理性认识: 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对立和统一、低级和高级的关系

  (1) 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和地位不同,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2) 两者的统一和联系。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或理论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指导感性认识和实践活动。②两者是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含有感性认识.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 在理论上批判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2)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二)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 认识的真正任务是达到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解决的是现象问题,理性认识解决的是本质问题。

  2.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 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

  (2) 要经过辩证思维的加工,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的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三)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1.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认识的需要和要求,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

  (2) 实践的需要和要求,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2.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 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当或尽可能是正确的。

  (2)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 理论回到实践中,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4) 理论回到实践中,要同关于人的需要、利益的价值认识相结合,并具体化为指导实践的计划和方案等。

  (5) 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四)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 含义

  理性因素是指认识的和逻辑的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非认识、非逻辑的因素,如情感、意志、幻想和灵感等。

  2. 作用

  (1) 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主要的、主导的作用。

  (2)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发动与停止、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认识运动的飞跃上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1) 含义: 认识运动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为标志,才算完成。

  (2) 理由: ①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指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也受到一定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②认识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包括认识主体的精神肉体状态和能力(如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努力程度的限制。

  2. 认识运动的无限性

  (1) 含义: 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没有终点的。

  (2) 理由: 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对象的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实践是无限的,因而认识就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六)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含义

  其含义是指人们的认识与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静止地、抽象地看待二者的统一。

  2. 理由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发展过程的无限性,所以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正如毛泽东总结的认识发展的规律: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3. 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重要意义

  (1)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割裂两者统一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2) 坚持尊重群众的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七)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总结概括,理论创新要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和目的。

  (2) 理论创新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也有前瞻性,可以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毕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理论创新能帮助人们认识规律,端正实践方向,指导实践进程。

上一页 1 2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 2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