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长访谈:南开学子的南开情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6 16:33 新浪教育 | |||||||||
主持人小马:问一下在线的朋友们,你们对于张校长是怎样的感情和看法?你们对于电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情节又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觉得反映出了你们自己心中对于张校长或者是对于南开这种情节,希望可以得到网友的答案。 说到张校长,还会说到另外一些人。
网友:申先生怎么样了? 侯自新:身体很好,他已经90岁了,我们都预祝申先生身体健康,活到100岁。 网友:陈省身先生是南开大学的骄傲,他故去之后,怎么样做到香火相传,不断有这样的名师? 侯自新:陈先生是我们的骄傲,他作为一个大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后半生,30多年的时间,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科学教育和南开的发展上,这样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这样的大师对于学校太重要了,我们自己要努力,应该有这种志气,我们要培养出更多这样的大师来,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不能设谈明天某人就是大师,不能这样谈,但是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我相信我们现在的学生里面,将来肯定会出现这样的大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然我们希望这些要靠年轻人一步一步努力,当前来讲,我们也争取更多的大师到南开来任教,或者说潜在的大师们,他们发展,也到南开来发展。我们也正在努力,让各方的贤才到南开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把教师队伍的发展作为南开发展的根本任务,只有抓好了这个,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教育队伍,才能够成为一个一流的好的大学。 主持人小马:没错。 网友:现在有一点担心,听到传闻说,有一些教授被高薪聘走了,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 主持人小马:其实这个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我正好想问问您,现在的教师队伍,现状怎么样,您认为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侯自新:教育队伍的建设是不能这几年比较关心的问题,我做校长不久,1997年,我们根据当时的情况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向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的政策,当时在大家普遍工资还很低的情况底下,我们对于一些优秀的中青年人给了比较高的待遇,提出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口号。这在当时来讲,应该有很积极的影响。我们最近这几年的进步和发展,很大一部分就是从那个前后,我们陆续来了一些优秀的年轻人现在起来的。因为我在任主要年,恰恰是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很重要的时期,文革前,大学毕业的教师们,大部分已经退休了,而现在在南开来支撑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是这些年,现在我们40、50岁这些年轻人,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 这些年通过大家的努力,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师队伍的待遇也比较高,总体来讲教师队伍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激烈竞争当中,人才的流动也是正常的现象,问题是有不正常流动的情况存在,包括我们南开也有同样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待遇的问题,也包括一个软环境的问题。 把一个教授请来,固然很难,一个好教授请来了,更难的是让他在这里面高兴的工作,他想发挥作用能发挥得了,有各种环境来支持着他。这比请一个人来更难,从这个角度讲,张校长给我们树立很好的榜样,当年南开大学建校的时候,都是请了留美的留学生,这些人当时可以拿高薪到北大,到清华,但为什么来南开,因为张校长人格的魅力和号召力。最典型的一位就是何廉先生,也担任过南开大学的一个代理校长,他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当时为什么在南开工作,他自己后来写回忆录来由,张校长人格魅力对他的影响。我们今天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要有待于,也更要有好的环境,但是心情舒畅乐意在这儿住,不因为基本的收入的高低,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了,这个收入足以让他不用天天考虑,柴米油盐怎么样,而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之所以走,小环境不舒服了,有各种矛盾,造成他心情不舒畅,人就要走了,我们现在也发生这个情况,所以我也非常担忧这个事,我也在学校里多次来讲,怎么来造一个好的软环境,像张校长学习,宽敞的胸怀对我们学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小马:关于张校长的为人和精神通过这个电视剧在学校里面是不是掀起了小高潮? 侯自新:当然了,用艺术的真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当年建校的艰辛都表现在里面,这是非常现实的一本教材。 网友:我一直在关注《张伯苓》这个电视剧。 主持人小马:其实我想就像刚才侯校长说的,可能原来的宣传,由于种种的原因不是那么多,现在大家看到的局面是比较好多了,真正的人格魅力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埋没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