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正文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1 15:37  新浪教育

  我有一个喜爱有加的学生叫张一可,刚刚初中毕业,上了不是很理想的高中,自己很郁闷,父母很惆怅,可是我却对他爸爸妈妈说:“走入社会,一可一定是好样的!”我为什么敢为一个15岁的孩子说这样的大话呢?因为在我心中张一可就是个好孩子,若能抛开学习成绩,我甚至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军人家庭赋予他的正直、善良;对人的那份真诚;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我在他的学年评语中曾这样写道:“你爱集体,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惟独不够爱自己。你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所谓的“不够爱自己”确实指
的就是他在学习上努力不够。他妈妈不只一次困惑地问我“学习不好,其他那些好有什么用啊?”我肯定地说:“有用,而且有大用。”因为我始终相信成绩不应该是衡量孩子的惟一标准。不仅我相信,孩子们更愿意相信和认可这一点。但家长们却“宁可信其无,不敢信其有”,只好把对孩子的期望锁定在学、学、学,考、考、考上,这种期望是不是很单一呢?

  还是在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是直到今天,中国的孩子们还是生活在家长们的“私有观念”里,可能这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于主观的根源吧。按常理来说,母爱、父爱是最无私的,家长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无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与前途。但是家长们同时也忽略了一点,即孩子本身也是个体的人,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也是会憧憬和设计未来的人。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多元化信息的不断刺激,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不能再心甘情愿地接受家长们一系列的包办代替。我本人就有过一次真切的体会:

  儿子在读高二时,我们开始讨论学文还是学理,将来大学考什么专业。我当时很主观地提出“学经济类或金融专业”。理由是我的哥哥在建设银行总行工作,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孩子大学毕业后能通过舅舅进入建行工作是我的既定目标,是我的理想。我自认为给孩子指出了一条明路,为孩子设计了一个美好的前程,却不料儿子有一天突然向我明确表了态:“我对搞经济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更不想当什么会计,也不愿意进建行。”咦?我十分诧异,反问他:“你想干什么呀?”就这时候我还满以为他“没想好”或者“没目标”呢!没想到儿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想学法律,我想当律师!”我真的愕然了,因为在这以前我们家的事好像都是我说了算,孩子的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下和掌握之中,现在这么大的一件事,儿子居然要自己作主了。愕然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惊喜:儿子长大了,我的主观愿望该退休了,我愿意做儿子的幕后支持者。

  通过这件事是不是可以折射出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主观性呢?恰恰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过现实甚至过狭隘,当孩子的意愿与家长的要求不协调、不一致时,分歧与矛盾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都企图说服对方,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刚刚产生自主意识的孩子们只能用叛逆来应对家长的专制,所以才形成了

青春期与“更年期”的较量——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双期碰撞”的特色之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