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潜规则:想上学 钱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01/17 19:39  精品购物指南

  不要以为“潜规则”是娱乐圈的专属产品,事实上,在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圣洁之地的教育界,“潜规则”也依然存在。

  想上学 钱说话

  入学难,入学贵。这早已成为一块压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大石。1986年,“就近入学”被明确列入我国第一部《义务教育法》。但是,一批重点学校在国家的长期投入和大力扶持下,在教学条件和水平上已经与其他学校有了较大差异。在实行了电脑派位之后,这些学校均有一定量的提前招生名额。而家长和孩子们苦苦相争的,便是好学校这些为数不多的名额。

  2006年,陈先生的孩子应该上小学了。陈先生家住南湖东园小区,但他的户口却在海淀区。按有关规定,陈先生的孩子应该在海淀区某子弟小学就读。可该校离家远,教学质量也一般,因此,陈先生想让孩子上附近的

望京新城里的一所小学。可一打听,这所小学对每个择校生要收3.5万元的赞助费。按陈先生的收入情况,承担这么高的费用颇为吃力。附近的另一所小学6年赞助费是1.8万元,但学校不出名,陈先生又有点儿担心。这些日子,陈先生夫妇为了孩子读书的事伤透了脑筋。现在,他们基本决定,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一所好学校。

  2006年刘越6岁,对他的父母而言,为孩子找一所满意的小学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事情。去年春节刚过,他们就开始联系学校。选所有名的、质量好的小学成了他们的共识。可是找了七八家小学下来,他们却绝望地发现,由于没有过硬的关系,连择校费都不知道交给谁。眼看孩子入学的时间一天天近了,刘越的父母却一筹莫展。最终,他们只能决定让孩子在家附近上了一所普通的小学。

  小学招收择校生并收取高额赞助费的现象非常普遍。所有学校都称他们收取的是“你爱交不交的捐资助学款”。原来,国家有规定称,学校可以收取来自社会自愿交纳的捐资助学款。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不交“捐资助学款”是别想进这些学校读书的。由于家长们普遍存在“孩子只生一个,教育是件大事,更要好好培养”的想法,在承受得起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会积极寻找机会让子女进一所好学校。因此,愿意掏钱择校的家长不在少数,尤其是高收入家庭在这方面更舍得支出。

  但有名又离家近的学校也就那么几所,水涨船高,这些学校就用高收费来控制招生人数。即使这样,想掏钱进去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这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评论

  为了能上好学校而交高额的赞助费,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然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的是到底应该将钱交到谁的手里才能确保孩子进入名校。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交钱上名校,那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呢?同样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同样的教育?他们就注定只能在一般的学校凑合吗?难道就因为他们的父母交不起额外的几万元钱就注定了这些孩子们从一开始就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