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潜规则:排排座 评“三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01/17 19:39  精品购物指南

  自古所有父母都会望子成龙,这点连老师都不能例外。但是当老师的子女们不能成龙成凤的时候自然需要父母们推一把了。学校利用自己独有的资源提供给教师子女们一些便利本也无可厚非,这种半公开的招生秘密并非一所学校独有,也不是学校的专利,其性质与公交职工不买车票;铁路职工免费睡卧铺;电力职工子女世袭垄断权并用电不掏钱等没有分别。在垄断特权成了社会“潜规则”的大背景下,这些事情变得顺理成章了。但是如果这种福利要踩在别人的身上就值得商榷了。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三好学生”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且更为实际的,这个荣誉能够为学生带来实惠,比如保送、加分。

  对学校而言,评选“三好学生”的目的在于用公正评选、授予荣誉的办法对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学生给予承认,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并给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可是,在一些学校中,这个目的已经在实践中渐渐地变味了。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教育局向该市第十四小学下达了6个区级“三好学生”指标,该校却直接将其中的5个指标分配给了教师子女。 在此过程中,有的年级因为教师子女过多而无法分配,竟然出现了用抓阄的办法分配指标的情况。据在这所学校就读的一个名叫小娟(化名)的学生介绍说,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三好学生”,但是在最为关键的六年级,学校却根本就没有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评选“三好学生”,而是省略了这个环节,直接指定了“三好学生”的人选。学校也知道这件事难以在公开场合提及,所以没有将“三好学生”评选的事情在学校公布,而小娟也是在很久以后通过他人之口才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实上,小娟所经历的事情并不鲜见。在北京,学习刻苦的初中生小张曾经连续获得两年“三好学生”称号。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在竞赛中获奖。在得悉小张的情况后,一所北京市级重点高中给予小张所在学校一个保送名额,但班主任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小张,而是建议他免试留在本校读书。不知内情的小张听从了老师的建议。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小张将大好机会拱手让出,主动放弃了那所市级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而这个让人眼红的名额被一个教师子女“捡”到了。直到很长时间以后,小张才在另一位老师的指点下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儿”。

  因为政策上的“倾斜”,我国民办教育根本没有能力与公办教育展开竞争,于是,公办学校就理所当然地垄断了辖区内公众子女的教育权。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垄断必然化为特权,特权必然产生不公。教师子女独揽“三好学生”指标只是众多的不公之一。“三好学生”这个精神产品在一些学校已经变成了物质产品,变成了特权的符号,亦或落实特权的工兵。

  评论

  看过以上事例,让人不得不想到教育部在2006年下达的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长久以来,高校的“内部照顾”政策都是广为社会公众所诟病的。但相比中小学的“三好学生”指标垄断现象,高校的降分行为也仅仅是利己,而没有损人。试问当一位老师不经公开选举就将“三好学生”的名额给了同校教工子女时,这位老师又该拿什么话对自己的学生们做出解释呢?如果老师们真的有本事,大可以从名校手中多要几个名额,请不要从学子们的手中夺走希望。家长们也请不要埋怨老师,怪就怪你们在给孩子办入学前没有问清楚这届到底有多少个教工子女。

  本版撰文 孙彦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