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如何遏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注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1:32   人民网-观点频道

  针对最近社会热议的“被就业”一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给出明确说法:如果高校在就业率上有造假行为,教育部在审核评估高校工作时将实行一票否决。对于个别高校毕业生虚假签约的情况,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认真查处,绝不姑息。

  教育部的这番表态是严厉的。不过,给就业率“注水”的情况,似乎并非只存在于“个别高校”。浏览此前的报道,“被就业”实在不是什么新闻。根据一些对毕业生的调查,不少人有“被就业”的经历。有的学生甚至反映,高校强行学生去开假就业证明,否则扣发毕业证;有的高校让学生交“灵活就业协议”才给毕业证,而“灵活就业协议”就是让学生“随便找个地方盖个章”;还有的学校扩大就业认定的范围,把开网店、摆摊等均视为就业……

  就业率为何要造假?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面子,为了社会声望,它更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某个专业的生死存亡。教育部的负责人也说了,“就业率是事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核心数据,同时也是考量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既然这样,就业率就与招生指标的分配,与教育经费的拨付,与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核等等密切相关。而这些都是高校的“命根”,谁敢不重视?于是,有的高校就不惜采取造假的方式,获得一个漂亮的升学率。

  问题在于,一个“注水”的就业率,除了让相关的高校暂且保住所谓的面子、保住上述“命根”之外,对于毕业生,对于整个社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不仅没有正面作用,还可能误导就业政策的制定者,进而使相关政策发生偏离。这样看,就业率造假害莫大焉。

  高校就业率造假,从一个方面折射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门的通报,截至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也有人认为,实际情况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原因就在于一些高校虚报了就业率。但不管怎么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还没有就业,这个比例已经不低。正因为如此,高校需要考虑的应该是这样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如何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当然还有必要检视一下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看看还有哪些差距,哪些方面还需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被就业”事件为所有高校敲响了一记警钟。

  就业率是个重要的基础数据,但是,就业率的统计非常复杂,影响就业率的因素更加复杂,比如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水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社会的需求等等,都与就业率密切相关。其中,有些因素不是高校能够左右的,属于“不可抗力”。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里所说的“社会需要”,既有当前,更有长远,这要求高校既要根据现实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又不为一时的就业形势波动所困扰、所动摇,始终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

  就业率是标,人才质量是本;就业率是果,人才质量是因。有了人才质量,才有高就业率。片面追求就业率不行,制造虚假就业率更有害。还社会一个干净的就业率,以高质量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才是高校应该做的。而教育部也作出表态:就业率“绝对不是评价高校工作的唯一指标”。那么,如何制定一套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高校工作评价体系,也就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眼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艰巨,政府、高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这才是当务之急。炮制出来的就业率,即使数字再漂亮,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汪晓东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就业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