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有近13%心理健康状况偏低。17.6%的青少年和24.5%的教师存在抑郁问题,8.4%的青少年曾想过自杀。2012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建议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和疏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该调查的青少年中,11~12%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3~4%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普遍,且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47.3%);人际交往退缩,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普遍有孤独感(63.8%);缺乏足够的自我认识,超过一半的青少年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33.6%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
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中有17.6%存在抑郁问题,略高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课题组承接的中国科协全国青少年调查项目中获得的15%的结果。说明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抑郁问题需要引起足够关注。根据本次调查,有8.4%的青少年在最近曾想过自杀。这部分青少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困扰,亟需干预和疏导。
西部地区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增强当地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要着重提高认知效能,即日常认知功能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注重提高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以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为教育目标,提高当地青少年的认知效能;推广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加强小学生行为标准的培养;推迟住校年级,配备生活老师,重视对住校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和心理关注;确保女童义务教育就读率;加大教育投资,成立专项基金用以增强住校生身体素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