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上市公司现状分析及研究》一文就新东方(微博)、环球天下、学而思(微博)等在美上市的八家上市教育公司,从其发展历程、上市融资和财务情况、主要业务及发展情况等三个方面介绍行业发展状况,认为教育上市公司存在融资之后资金无法有效使用、融资后扩张过快对企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等问题,建议细分公益性与营利性民办教育主体,规范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注册管理,明确其企业属性。
教育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目前除新东方外,其余公司均表现平平。在海外上市的光环之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1.融资之后资金无法有效使用
新东方的上市,证明了国内品牌教育机构有能力冲出“国门”,充分利用国外资本。但一些公司在获得大量融资后,却遭遇“滑铁卢”。
新东方上市当天,俞敏洪(微博)曾表示,所获融资的一部分将用于开办更多的学校,提高教学场所的硬件条件以及在教育领域展开并购,但事实是,除了2008年收购了铭师堂和长春同文,2010年收购绿光教育(花费不过几百万美元)外,并没有大规模的并购行为发生。
2.融资后扩张过快对企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企业上市后将面临确保培训质量与满足股东盈利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规模扩张,公司会运用连锁式的教育集团扩张模式,不断把触角伸向全国各个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城市,利用上市融资的资金直接建立分校,或者是收购一些颇具实力的辅导学校。但过快的并购速度也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些教育集团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利润的短视行为,往往会伤害教育产品的声誉和长久的生命力。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市场的竞争将最终取决于品质的竞争,不能形成品牌的机构,办学将会举步维艰。
3.行业进入空间小,极有可能产生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
新东方做托福起家,之后虽然业务领域不断扩张,但新东方的营收和利润主要来源于语言培训与考试辅导;环球雅思做雅思考试起家,占据的是雅思培训这个细分行业老大的位置;学而思做中小学辅导,把“精英教育”观点植入人心,它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攻城略地,在于其一直推崇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由此可以看出,各家机构各自的主业是细分市场的龙头。由于市场的不断细分、淘汰,使得强者越强、弱者更弱。在一些已有龙头教育公司的细分市场上,已经很难再出一家上市公司了。
中国教育公司海外上市热潮下的冷思考
尽管我国教育公司遇到不少问题,但在新东方强大的示范效应下,民办培训企业海外上市仍方兴未艾。在中国教育公司海外上市的这种热潮中,亦需要冷静的思考。
首先,应细分公益性与营利性民办教育主体,能否境内上市需区别对待。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产品,是对人的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培养,所以对于质量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民办学校等公益性单位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能直接境内上市,但一些民办培训机构,如外语连锁培训、课外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是对学历教育的辅助和补充,这一部分的服务业务是可以市场化的。
其次,规范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注册管理,明确其企业属性。当前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注册管理较为混乱,不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非企业单位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规范民办教育登记注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须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
再次,民办培训企业要在效益与培训质量之间寻求平衡。教育公司上市后,必定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盈利目标,但教育产品的质量和声誉是才是企业维持活力的重要保证。在大规模并购后,要处理好机构整合、平衡规模扩张与确保培训质量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最后,允许职业技能培训等重在提升国民素质的企业在境内上市。尽管纽交所等境外市场已形成一定的教育培训板块,但是我国民办培训机构的客户主体在国内,国内投资者的关注度相对更高。并且,对于境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民办培训企业难免出现认知和理解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遭遇法律诉讼的风险较高。此外,主业不同的培训企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如出国外语培训,客观上使我国知识精英外流加剧。又如公务员考试培训,对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难有助力。但职业教育培训等重在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和竞争能力的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大有裨益,可允许其境内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