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大盘点

2013年11月26日14:02  华图公务员 微博   

  2013年11月24日,各位准备国考的考生们正式登入这场无硝烟的战场,只是希望整个浙江省内从清晨开始的清雨让各位考生紧张的情绪稍稍得到缓解,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开始2个小时的行测考试。

  在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的行测部分中,题量的整体分布与上年保持一致,而且不同模块的顺序同样没有调整。

  第一部分

常识部分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总量
2013年 20题 40题 15题 40题 20题 135题
2014年 20题 40题 15题 40题 4篇(20题) 135题

  常识部分

  例如10.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 ④②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例如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

  B. 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 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

  D.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常识部分考查了常识、地理、物理等方面的题目。题目的难度主要还是围绕中学知识水平,各位考生在日常的准备过程中就需要注重温习中学时代的知识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在题量、题目类型、题目设问方面都与2013年的考试大致相同:逻辑填空20题;片段阅读15题;语句表达5题(语句排序2题、语句衔接2题、下文推断1题)。这些题目都属于国考的常规题型,并且在题目难度设置上也都跟维持了国考中常规水平。

  数量关系

  位于试卷第三部分的数量关系共15题,其中国考大纲中说明的数字推理依然延续了从2011年开始的常态——没有出现在试卷中,这也验证了华图教育[微博]专家在给各位考生上课过程中的预测。

  出现的数学运算的15题中,题目类型可以说与往年的题型基本类似,比如容斥问题、最值构造问题、经济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等,但是题目的出题技巧确是非常巧妙的,题干中的条件都由原来直接条件转变间接条件。

  例如67. 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活动,有80%的职工报名参加。其中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之比是2:1,两天的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人数为只报名参加周日活动人数的50%,问未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是只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的:

  A:20%                B:30%            C:40%          D:50%

  作为简单两集合容斥问题,题目中将不同集合的人数用比例的形式给出,就需要考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使用比例代替具体数字计算,而且在本次的数量关系考试过程中命题人依旧重视对比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逻辑判断

  用一个词语来说明逻辑判断的考查——“新瓶装老酒”。考点不变,出题形式各异。例如在图形推理中,常考的空间重构题,并没有以折纸盒或拆纸盒这样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2011年新出现的题型——“分组分类”的形式做了考察。

  试卷难度系数不高。通过考场外的随机采访发现,备考准备过的考生普遍反应试卷难度并不大。具体到试卷来看,定义判断中基本没有拗口难解的词汇出现,只要考生细心勾画关键词都能准确锁定答案。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材料围绕国道和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公共就业服务市场的就业人员分析、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国家电网统计等4篇材料展开问题。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更贴近社会民生需求,同时在题目的设置上,国考中依旧侧重对于材料中数据的寻找,而在计算方面确实难度不高。如果考生做,资料分析绝对能给各位考生一个简单的惊喜。

  总体来说,2014年国考的行测部分都是中规中矩的命题方式,只是题目的考点被隐藏在了题干简单的表象之下了。重要的是各位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根据每个考生不同的复习情况将自己最有把握的分数和最应该抓住的分数都收入囊中,方能在考试的时候拔得头筹。

  面对下午3个小时的申论考试,各位考生要继续加油!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