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课题关注2
大多数学生能积极面对、解决困难
那么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应对的呢?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采用“问题解决”(占77.4%)、“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的远高于采用“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方式。在“最多采用的应对方式”排行榜中,“赞成人生总会经历很多磨难的说法”、“努力改变现状,使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积极的合理化解释位居前三位。“说明大部分上海中小学生能有效面对困难与挫折,能从积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沈之菲说。
与此同时,上海市中小学生的抗逆力结果也比较乐观,多数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的抗逆力,处于抗逆力低分段的占1.5%、中等程度39.2%,高抗逆力为54.9%。女生抗逆力各项指标全部好于男生。小学生抗逆力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高中生高于中职生。
专家建议
提高学生外部和内部保护性因子
沈之菲指出,每个人都有抗逆力,有时被唤醒,有时被埋没,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帮助个体唤醒抗逆力,展示潜能的刺激。而提高中小学生外部的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这是提高中小学生抗逆力的切实途径。“抗逆力的个体因素虽然有先天生理的基础,主要是后天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后天的教育和训练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人的抗逆力。因此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去挖掘和提高中小学生外部的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这是提高中小学生抗逆力的切实途径。”她表示,目前提高上海中小学生社区有关的外在保护因子,包括社区关心的关系、社区的期待和社区有意义的参与,以及提升社会胜任力为主的内在保护因子,包括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感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提高上海中小学生抗逆力比较薄弱环节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