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表扬多鼓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22:21   新浪教育

  少表扬多鼓励

  西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教育孩子要鼓励,那什么是鼓励呢?

  就好比两军对战,胜利以后要“表彰赞扬”——犒赏三军,打仗过程中要“敲鼓激励”——浴血奋战。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

  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鼓励。我总结了鼓励的公式:

  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身体接触)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是很好,家长首先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下次一定会进步”,只有家长有信心孩子才会有信心;指出孩子平时的正确行为或客观事实,“你每天晚上都努力学习到很晚”,或者“这次题比上次难,你其实进步了”;再给孩子方法和方向,“你如果考试再细心一点”、“保持努力”或“加强记忆”;最后给个期望,“爸爸妈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进步”、“没关系,下一次再来”,或者抱抱孩子小声说“努力吧,有爸爸妈妈在你背后支持呢!”

  以下是一个家长给我的来信节选:

  郑老师,前些年因为听很多人讲要不断地竖起大拇指表扬孩子,我真的这样做了,我儿子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是却出现了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的现象,这个现象成为我孩子最大的问题!

  听了您的课,我知道我错了,现在我多用鼓励的方法,孩子每天在进步,各方面都越来越优秀,教育孩子真是门学问,曾经的我连表扬和鼓励都分不清楚,对自己汗颜。

  滥用批评的后果

  每个人都会犯错,作为家长天天也在犯错,但是成人犯错时,很少招来批评,成人是最没有人“管”的一个群体。

  孩子也会犯错,他们犯错太正常了,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时,往往会“难过、委屈、痛苦、不安、自责、焦虑,甚至感到耻辱”。这是每一个有自尊的人犯错后的心态,每个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促使孩子去寻找方法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保护孩子这样的心态,然而大量的家长没有这么做,他们看不得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给孩子的是批评!

  孩子做题错了,“怎么搞的,学习这么不认真”;孩子大声喧哗,“喊什么喊,这么没礼貌”;孩子忘带学习用具,“看看,总是丢三落四的”……

  孩子知道“我错了,你批评我”,所以孩子一般都会接受这样的批评。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默默承受,家长看到孩子不说话,气不打一处来,会给孩子更严厉的批评,“怎么不说话了!你聋了!”;自尊心强或胆小的孩子可能会哭,“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错了改了不就完了吗?”;家长批评升级,孩子开始受不了,可能会辩解,被家长视为“顶嘴”,“你还敢顶嘴!翅膀硬了,小心我怎么收拾你!”……孩子不论如何表现,都可能招致更为严厉的批评!

  孩子知道错了,也想改,但他们是孩子,没有那么多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没有办法改,这个时候最需要家长的帮助,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是这么做的,批评、批评、再批评,同一件事不断批评,不同的事一样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们犯错后“难过、委屈、痛苦、不安、自责、焦虑甚至感到耻辱”的心态被骂没了!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不再痛苦……孩子失去了自尊,犯错以后就再也不改了


少表扬多鼓励
孩子很无辜、很可怜,孩子犯错后最想得到的是切实可行的帮助,而不是批评!孩子的错误都是在家长不断的批评中越来越严重的,请家长们深思。

  无用的批评

  不知道为什么,批评这种教育方法,家长是“无师自通”,而且不断“花样翻新”,运用自如。中国家长批评孩子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发泄式批评;第二种,翻旧账式批评;第三种,唠叨式批评;第四种,急躁式批评。

  1.发泄式“批评”

  这种批评根本不是批评,其实就是发泄情绪。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见不得孩子有错,孩子犯错,家长自己先气得不得了,就好像一个气球,从得知孩子犯错时“扁扁”的状态瞬间变成“鼓鼓”的状态。当着孩子的面,一下子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

  如果当时有个摄像机把家长这种“狰狞”的面目拍下来回放给家长时,家长一定不认识自己!我常常问家长:“你见过你发火的样子吗?你知道你发火的狰狞面目吗?有机会让人录下来看看,可能吓自己一跳,你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狰狞的面目下生活的!”

  遇到这类家长,孩子怎么办?忍着呗!很多孩子和我说,被批评的时候,我站着默默地和自己说:“现在骂到一半了!”“再忍忍,就要结束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非常习惯而且完全掌握了这类家长批评孩子的“生物钟”。

  你是不是这类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种对答的,基本就能确定你是此类家长:第一句:“听明白没有?”孩子立即说“恩,听明白了”,其实根本没在听。第二句:“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其实根本没记住。第三句:“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肯定会再犯。

  久而久之,孩子犯错后愧疚不安和耻辱的心理会消失。因为孩子习惯了,知道骂完就结束了,出了错他根本不想着改。他一犯错就回家等着,等什么呢?他等着“骂”呢,他知道今天晚上骂完明天就晴天了。

  这种批评多了,结果就是孩子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总是这样暴风骤雨地发顿脾气,时间长了家长就没威信了。这种情绪化的批评根本不是批评,是家长发泄自己的情绪。

  2.翻旧账式“批评”

  这种家长基本上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白了就是“翻旧账”。例如,本来是因为丢了钥匙,家长批评孩子,“你怎么又把钥匙丢了,总是丢三落四的”,由此开始滔滔不绝,“作业做得也不好”,“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妈妈这么辛苦地为了你,你还这样”……这种家长的孩子告诉我们:“他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也不嫌口渴。”

  你是不是这类家长?如果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下面这种情景,基本就能确定你是此类家长!家长骂着骂着忘词了,“看看你把我气糊涂了”,甚者有些家长骂着骂着在心里和自己说:“我为什么骂孩子?”

  家长当然气糊涂了,但有用吗?换来的是孩子讨厌、憎恨家长。要是你的领导因为一点小事噼里啪啦骂你一个多小时,还都是跟这事没有关系的,你受得了吗?主要矛盾没有了,批评没有针对性,总是说、天天骂,孩子能不烦吗?

  这哪里是批评,简直是虐待。

  3.唠叨式“批评”

  这种家长的表现形式是边批评边帮孩子做事。最为普遍的是两种情况:一种从早上起床到出门,是家长展示自己唠叨水平最集中的一段时间;一种从孩子放学到睡觉,因为写作业和看电视问题家长最为唠叨的一段时间。家长看看孩子容易吗?也只有这两段时间是享受家庭幸福的时间了,但很多家庭被唠叨充斥!

  场景一:“怎么还不起床呀,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你怎么每天都是这样,看老师怎么批评你”,“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要是再慢就要迟到了”,“看看你,再这样下去我可不管你了”……家长在这样唠叨式的批评过程中准备书包,帮孩子拿红领巾,煎鸡蛋,准备早餐……直到孩子出门上学,唠叨还不绝于耳。

  场景二:“还不快点写作业!”,“还看电视,每天就知道看电视”,“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心点,自己写作业呢?”,“小心哪一天我把电视砸了”,“写作业认真点!”,“快点快点,就要到睡觉时间了”,“你说妈妈爸爸容易吗?累了一天,还要伺候你,你不能心疼心疼我们吗?”……

  这种批评的特点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孩子跟我们讲:“习惯了,背景噪音嘛,她不这样说我都睡不着觉。哪一天她不唠叨了我反而会觉得不适应。”“我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早就听不到他们在唠叨什么了,习惯了。”

  尤其以起床为例,像这种批评根本没用,孩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起床。因为他知道即使晚了你也会想办法不让他迟到,比如打车或开车送他,实在不行你还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帮他请假。

  家长们,这不是批评是唠叨!孩子根本不听,时间长了家长就没有威信了。

  4.急躁式“批评”

  这种批评最为可怕,其实就是:“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批评了!” 孩子的表现常常是:“我怎么又错了?”吓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一长,孩子恐惧家长、厌恶家长,家长如果总是采取这种批评方式的话,孩子不出大问题就不正常了!

  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得太多了。在街上、在学校里、在家中,孩子正玩得高兴,家长就把他喊过来,“你怎么回事,怎么又……”,孩子该觉得多么可怕。你想想,要是你都不知道错在哪里,老板天天这样骂你,你是什么感受?

  你是不是这样的家长?如果你具备“眼到,嘴到,手就到了”这样的基本功,就能确定你是这一类的家长。这种家长屡见不鲜,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正在写18+19=27,他还没发现这道题错了,家长的眼睛就看到了,随即嘴就动了,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怎么又错了!”忍不住手就开始动了,一巴掌打在孩子头上,“你再这样看我就收拾你!”

  家长总是这样的话,最后孩子会怎么样呢?有两种表现:一种孩子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笨呀”,一旦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很难办了,任何事做不好的结论都是“因为我笨,所以这样”;还有一种孩子就憋着气瞪着家长,家长会发现他的眼神真的很可怕,孩子心里想,“我就是笨,怎么着吧?!”

  这样的家长给孩子的全是恐惧!

  上述四种“批评”就是我们家长常用的错误“批评”方式,这哪是批评啊?!这都是情绪的发泄,都是伤害和虐待。家长朋友们,你常用哪一种呢?大连交通大学的张教授曾经和我说:“郑老师呀,你说得太好了,我告诉你,还有第五种,我就是第五种。”我说:“没有了,我们研究这么长时间,总结出来的就是这四种啊。”她说:“你应该写下来,第五种叫混合式的家长。我就是第五种,我四种方法轮流用!”听后我哈哈大笑。

  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批评”下长大的孩子,能成才吗?能优秀吗?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