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

2015年04月23日14:38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成立于2014年7月,是北京教育学院和大兴区教委联合创办的一所顺应时代的新型实验学校。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罗奇营联港嘉园。

  学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强、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等特点,现有领导、教师1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8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

  自开学以来,学校一直围绕学生能力发展,教师素养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上研究与探索着。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思考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小幼衔接——强调自然融合

  学校成立后,通过培训、研讨、交流、学习等方式研究幼儿到小学的心理特点,确立了从抓好每一个细节开始,通过全面的实施方案和立体的实施框架,促进学生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无痕融合,自然成长。

  1.衔接课程——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开学前学校对全体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入学教育课程包括:出入校园课程、认识场所课程、交际课程、日常常规课程、游艺课程、家长[微博]会课程以及开学典礼课程。课程内容依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需求进行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进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中操研究——尊重年龄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学校将课堂学习时间缩减为35分钟,全体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强生活化与互动性,关注课堂的学习质量。同时,引领教师开展课中操研究,促进孩子合理科学用脑,适当休息。如数学学科结合学习内容增加数字歌、思维游戏等。这既促进了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更尊重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环境布置——突出个性创造

  为了使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环境感到亲切、熟悉与有趣,学校重视环境布置工作,为小幼学段的无痕融合提供了支持。

  (1)班级布置——看到幼儿园的影子

  在开学初,教师精心设计班级环境,两个班分别以“我上学了”和“我长大了”为主题布置了教室前后黑板,让学生在第一次走进教室时能够看到喜欢的图案、鲜明的色彩,能够找到幼儿园的影子,从而降低学生对于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2)楼道布置——建设自己的“家”

  学校一直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工作,将楼道布置的任务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实践作业的照片、绘画作品、书写作品、手工贴纸、手工拼装等张贴在楼道扎板上,这里成了展示学生个性成果的舞台。总之,学生在布置楼道的过程中,就像在装饰自己的家,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学习与生活,孩子们感到很开心。

  二、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

  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始终是学校坚持的重点工作之一,除了每周四课时的体育课,学校还安排了“足球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时间。此外,学校还通过如下举措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1.丰富课间操内容

  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将课间操时间延长,在全体学生25分钟的课间操时间外,又增加了20分钟的班级特色体育锻炼时间,每个班级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锻炼。

  2.开展体质测试工作

  学校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跳绳项目的测试工作,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坐位体前驱项目的测试,将这些成绩记录后,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制定体质跟踪训练表

  学校制定了《学生体质跟踪训练表》,在教师进行家访时下发给家长,并对相关内容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如如何练习坐位体前屈等。家长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相关练习,促进学生技能与体质的提升。

  4.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针对超重、肥胖群体的学生,学校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发挥我校体育教师国家级二级营养师的特长,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饮食,逐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课程建构——体现个性发展

  学校利用了校内和校外资源设置了丰富的课程,引领学生发现自己,体验世界,逐步寻找、感悟自己的兴趣及特长。而学校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课程设置,并向着教育学院杨志成副院长提出的构建“三元课程”的方向努力。

  1.拓展学科课程

  在国家课程的开设方面,学校倡导教师丰富学科内容,探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如体育学科方面,结合我校体育教师擅长舞蹈教学的特点,在体育课中融入舞蹈元素,教师自编了多套韵律操,,学生除了两套广播体操外,已经能够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字经》等韵律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开设校本课程

  学校开设了软、硬笔书法、小足球、葫芦丝、儿童画与英语短剧的校本课程,书法和小足球为每个学生必修内容,葫芦丝、儿童画与英语短剧为选修内容。书法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学生的书写姿势、握笔方式等细节入手,逐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为学生今后写一笔好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多彩课外活动

  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舞蹈、跳绳、表演、小主持人、电子琴、国际象棋和机器人等体育类、艺术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发现未知的自己提供了可能,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提升了综合素养,并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4.探索思维课程

  学校十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思维游戏拓展学生思维发展。此外,每天下午安排了大课间,学生在活动教室或思维活动长廊进行魔方、积木、迷宫等思维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锻炼思维,使学生达到情感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5.尝试主题课程

  学校结合《北京市学科课程改进意见》,逐步尝试“主题课程”模式,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如“春天在哪里”主题课程,将语文学科、美术学科、音乐学科整合成“春天”的课程内容,结合学校距离念坛公园近的优势,通过《春天》主题式课程,增强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鼓励孩子亲近自然,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四、能力提升——拓展学科素养

  学校积极落实《减负》精神,在科学评价、作业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创新作业模式

  学校在创新作业模式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确定了以实践型作业为主要类型的作业模式。如上学期期末,确定了以“快乐假期”为主题的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熟记一副春联,进行“过年了”绘画创作及小短文书写;制定自己的假期作息时间表等。学校在作业形式上的探索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孩子们更是在实践性作业中拓展了学科素养、夯实了能力,为学生快乐、高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2.探索综合素养评价方式

  在评价工作中,学校注重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评价为导向,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过程。如美术学科通过展示、介绍自己最满意的绘画或手工作品以及访谈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将进行不同级别的点赞与学生进步力的评价,使得孩子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与展示,更加体现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思考过程。

  五、活动开展——注重经验积累

  学校注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丰富情感、增长知识。

  1. 搭建展示舞台

  学校利用教师节、圣诞节、新年等节日契机,让学生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如在圣诞节庆祝会上,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英文歌曲的拉歌以及英文看图识词大赛,朗诵与表演社团的学生也将表演他们的学习成果;由学校教师排练的舞蹈《降落伞》这一舞蹈节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看我72变》节目的录制,获得了周冠军的好成绩,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2.走进社会大课堂

  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自然界的动植物、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产生探索世界的兴趣,学校组织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到自然博物馆和世界花卉大观园进行参观学习。活动的开展引发了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美好愿望。

  3.小学生进社区活动

  学校与家委会组织了主题实践活动——“热爱祖国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小学生进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与学生分组清理垃圾,并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活动。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都积极参与,不怕脏、不怕累。整个活动过程组织有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社区居民的好评。

  4.安全系列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如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 与文明同行”主题系列活动。各班分别召开了“认识交通标识,做守法小公民”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小记者团”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进行交通安全调查,通过采访以及发放交通安全一封信,向行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深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总之,自开学以来,学校在减负提质、改革评价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均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全体教师的努力,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48名学生在这里顺利启航,希望在学校的助力下,孩子们能够扬起自信的风帆,寻找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文章关键词: 学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