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式经商:商人不重骨气重和气(7)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 13:51   和讯网

  【中国式管理】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领导人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然而,对领导人自身来说,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就大有学问了。

  可以肯定的是,管理者不能有话直说。对于这一点,曾仕强先生从下面几个角度作出了回答。

  (1)体察对方的心理,不能有话直说

  在经商、管理活动中,必须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体察对方的心理,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在沟通、谈判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曾仕强认为,“有话直说”是必要的,但是这样也可能让对方完全受不了,对方会有激烈的反应,最后可能恼羞成怒,让彼此的关系恶化。所以,为了达成商业合作、整合团队力量,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对方心理。

  (2)照顾对方的情绪,不能有话直说

  有一个老板,在开会的时候拿着一叠求职信,对大家说:“各位,你们说人难找吗?这么多人要到我们公司来。”开完会,所有的人都辞职了,因为在大家看来,老板这么说是在暗示:你赶快辞嘛,有这么多人要进来。

  许多老板很有钱,于是讲话高高在上,趾高气扬,根本没把客户、员工放在眼里,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结果得罪了人,最后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许多工作都无法开展下去。这也是有话直说,欺人太甚,带来的恶果。

  (3)保守商业秘密,不能有话直说

  商业竞争充满了变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意人不能不学会保守商业秘密,尤其是说话的时候要有所保留。许多情况下,老板无心的话语,就被竞争对手捕捉到,从中研判出商业信息,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曾仕强认为,经商的人要多长点心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够精明,那就待在家里好了,不用出来做生意。做该做的事情,说该说的话,是一个商人最起码的素养。

  【今天的启示】

  谈判中要会说话

  商场是利益博弈的场所,为了知己知彼,双方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刺探商情。商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深思熟虑,有所保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维护自己的利益。

  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更要坚持“有所谈有所不谈”的原则。正如胡雪岩所说:“狂言之下不许诺,喜怒至极宜慎言。”

  (1)商业谈判中,对于与谈判无关的人和物都应尽量避免议论,特别是不要以一种批评或揭露的态度而讨论第三方的过失和是非。它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①禁忌背后指责另一位商业同行。不要在一位商业伙伴面前谈论另一位老板的所作所为,最初他可能听得津津有味,可是很快他就会这样想:既然你能和我谈论别人的私事,那么在别人面前又会说我些什么呢?

  ②对于本公司客户的私人或其公司的矛盾应尽量保持中立而不介入。谈判时言行的不慎重会破坏信任感,并会引起一些严重的问题。

  (2)不要因为碍于情面而在谈判中让步。谈生意,不能光算良心账,不算经济账。经营谈判成功与否取决于诚意如何,取决于科学地预测成功的可能性。

  ①不要把经营谈判中“随机应变”的作用估计过高。不要被对方采取的心理威慑吓倒。不要把经营谈判中“心理战术”的作用无限夸大。谈生意,不要总到对方的地域去谈。

  ②不要认为一味地夸耀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就能使谈判成功。在商业谈判中,不可向对方炫耀自己的行政级别、职务、职称。在谈判中,不要被对方公司的规模巨大、谈判对手的地位之高所压倒。谈判中,不要在人家兴高采烈时表示拒绝,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在表示拒绝时,不要总绕弯子,要坦诚、直率。要说服,不要压服。不要用轻蔑的语言。不要自吹自擂。

  ③在谈生意时,不要寸利必夺,寸土必争,该放弃的就要放弃。谈生意时,不要只“达理”而不“通情”,要注意情感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店大欺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不利于经营。

  (3)经营谈判中,不可意气用事,不能进行情绪性的谈判,而要进行理解性的谈判。

  ①对于谈判中的“僵局”,不可用强硬的方法去化解,要坚持兼顾双方利益为谈判原则。不要以损害对方利益为满足,不要以为谈判对手不能合作。谈判中,要有必要的忍耐。谈判中,该拒绝的马上拒绝,不要随意拖延。谈判时,不要有厌烦、急躁情绪。

  ②谈判时,不要离题太远。谈判时,不要在对方提出自己毫无思想准备的问题时,惊慌失措。谈判时,在对方指出自己公司、团体的弊端时,不要恼羞成怒。要记住“挑剔是买主”,更要记住“买卖成与不成,都要使友谊长存”。

  ③谈判中,不要把话说得太绝。不是对方说出任何批评您的话,都要去解释一番。如果顾客不讲理,您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待顾客,更不能“得理不让人”。

  ④谈判中,不要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谈判中,要注意语言简洁。在谈判中要有勇气说“我不了解”。在谈判中,你真正了解以前,你要继续说“我不了解”。在谈判中,应该坚持事情必须逐项讨论。当有人存心搅和你的讨论时千万不要让他得逞,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讨论,并且要让他倾听你的理由。

  【行动指南】

  经商是智慧的较量,也是心理的比拼。经商的人要会说话,更要清楚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里面的学问很大。言为心声,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透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无论怎样,不要让别人看透你的内心。

  中国人用让来争,其实我“让”就是在“争”

  【曾仕强语录】

  中国人用让来争,其实我让就是在争。这种思维技巧是非常智慧和高超的。

  【中国式管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道两家并重,相辅相成。与儒家相对的,道家提倡“不争”,主张顺应自然。

  其中,老子最先提出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观点。表面看起来,是在劝诫人们“不争”,而目的却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功成名就,成为天下人“诚全而归之”的君长。

  在这里,“不争”的实质仍为“争”,这其实是一种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一种不易为人察觉、保守的进攻策略。

  曾仕强非常赞同这一点,他说:“中国人用让来争,其实我让就是在争。这种思维技巧是非常智慧和高超的。”接着,他用象棋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比喻。

  象棋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的,一种是黑色的。把象棋拿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去拿黑色的棋子,没有人去拿红色的。于是,就有外国人问:“你们中国人搞什么玩意,连下象棋都去抢黑的,那红得比较好看,为什么不那红的呢?”结果,其中一个人回答说:“我没有抢黑的,我在让红的给他,我一直在让,我们没有抢黑的。”外国人听了莫名其妙,又问另一个人,结果对方也这么说。

  谈到这里,就有意思了。两个人让来让去,没有在抢,而外国人满脑子都是竞争,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一个“争”字。这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思维独特的地方,也是中国人厉害的地方——用“让”来“争”。

  在管理中,高明的领导人会让下属充分表现,让对方把内心的想法、诉求呈现出来,而不是上来就大声呵斥,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结果,对方表演完了,也就没斗志了,这时候领导人再采取应对策略,就能轻松把对方拿下,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同样的道理,在经商过程中,高明的商人也是以不争为争的,他们懂得谦卑的道理,善于观察局势,能够冷静理智分析,甚至作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吃亏的事情,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这些人总能获利丰厚,成为最大的赢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