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知识大盘点:基本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 18:08   新浪考试

  第三章 知识大盘点

  必考内容

  一、基本概念,(一)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W1/W2=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得到电子 被还原产物+弱氧化失去电子 被氧化产物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

  4。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5。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其他条件

  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平中的常用规律

  1。相等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或者说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强于氧化产物强于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强于还原产物强于氧化剂。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各微粒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可以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3。归中规律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也可归纳为:两相等、不相交。

  根据这个规律,便于我们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标明电子转移关系。

  4。跳位转移规律

  当氧化剂为强的氧化剂或者氧化剂过量时,还原剂可转化成比其邻位价态更高的产物,反之亦然。如:

  H2S+3H2SO4(浓,过量)===4SO2↑+4H2O

  5。先后规律

  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与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相遇时,总是依照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顺序先后被氧化(或被还原)。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先后次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把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的强氧化性可将Fe2+、Br-氧化,由于还原性Fe2+>Br-,所以,当通入有限量Cl2时,根据先后规律,Cl2首先将Fe2+氧化,当Cl2足量时,方可把Fe2+、Br-一并氧化。离子方程式可分别表示为:

  (1)2Fe2++Cl2===2Fe3++2Cl-

  (2)2Fe2++4Br-+3Cl2===2Fe3++2Br2+6Cl-

  二、基本理论,(一)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Fe与盐酸的反应为Fe+2H+===Fe2++H2↑,不能写成2Fe+6H+===2Fe3++3H2↑。

  2。看“===”“”“↑”“↓”等是否正确。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例如,HCO3不能写成CO23+H+,HSO24通常应写成SO+H+等。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例如,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5。看电荷是否守恒。例如,FeCl2溶液与Cl2反应,不能写成Fe3++Cl2===Fe2++2Cl-,而应写成2Fe2++Cl2===2Fe3++2Cl-,同时两边各元素原子数也应相等。

  6。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例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24+Ba2+===BaSO4↓+H2O,应写成2H++2OH-+SO24+Ba2+===BaSO4↓+2H2O。

  7。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式或产物的影响。

  8。看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强氧化性的粒子与强还原性的粒子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只简单地考虑复分解反应。

  (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几种方法

  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即:一色二性三特四反应。

  1。“一色”:即溶液颜色。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3+、Fe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OH-和弱酸根离子(CO23、SO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共存;在强碱性溶液中,H+和弱碱阳离子(如NH、Fe2+、Cu2+、Mg2+、Pb2+等)均不能大量共存;弱酸酸式根离子(HCO、HSO、HS-、H2PO、HPO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3。“三特”:指三种特殊情况。(1)AlO与HCO不能大量共存(AlO+HCO+H2O===Al(OH)3↓+CO);(2)“NO+H+”和“ClO-”等代表的是强氧化性,能与S2-、HS-、Fe2+、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3)NH与CH3COO-、CO,Mg2+与HCO等组合中,虽然存在弱的双水解,但因水解程度很小,在溶液中它们仍然可以大量共存。

  4。“四反应”:指的是离子间通常进行的四种反应类型。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如Ag+和Cl-、Cu2+和OH-等不能大量共存;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如Fe3+与I-,H+、NO与Fe2+等不能共存;双水解型离子反应,如Fe3+、Al3+与CO、HCO、S2-等不能共存;络合型离子反应,如Fe3+与SCN-等不能共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