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八大纠结(三)

2013年05月08日15:00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本期本报联合新浪教育[微博]频道,针对填报志愿是“选本地高校还是外地高校”和“选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纠结观点四:选本地高校还是外地高校?

  根据调查结果,935人参与调查,涉及高三学生、毕业生、学生家长[微博]等多个群体,其中43%的人支持选择本地高校,57%的人支持选择外地高校。

  选择外地高校的认为,到外地上大学可以换一个环境,能让考生得到锻炼,也有助于开阔眼界。这部分支持者中有不少是高三学生,他们倾向于选择外地高校的原因多为“想走出去看看,离家越远越好”,“十几年被禁锢得太久,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想要出去见见世面”。

  有意思的是,在选择本地高校的人群中,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占了多数。他们多数是在外地上学后回到家乡就业的毕业生,“后悔当时选择外地的高校,就业时家乡的人脉用不上”是这部分群体认为填报志愿要选择本地高校的主要原因。这部分人认为大学的地域,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关系网和今后的职业发展。如果志愿是专科院校,选择本地院校挺好的,中学时建立的人脉能更好地为未来作铺垫。

  山东大学[微博]北京招生组负责人齐山华指出,选择本地高校和外地高校各有优势。但总的来讲,选择外地高校对于考生的成长更有利。年轻人要把视野放开阔些,多到外地看一看,不要只局限在本地,可能会发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有助于生活独立,也对接受多种教育特色更有好处。同样的大学四年,在外地读书能让学生得到更多历练。

  同时,对于“外地”的选择,齐山华表示不要只盯着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中西部地区也有很多不错的院校,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微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博]等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强势学科,就业情况也都不错。

  纠结观点五:选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

  共有538人参与这项调查,其中46%的人支持选热门专业。54%的人支持选冷门专业。

  支持选冷门专业的人认为冷门的专业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饱和了,二是这专业还没有兴起,证明还有市场潜力。还有人认为,报考热门专业的竞争压力太大,而冷门专业报考的人较少,更容易被录取。

  支持选热门专业的人认为,社会对“热门”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时可选择的空间更大。而“冷门”专业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近年来,一些考生填报志愿时不约而同地选择“热门”专业,不考虑自身分数和兴趣。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孙彤提醒,这种盲目追热门的心态是个误区。

  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是自然形成的。如国际贸易、外语、新闻、法律等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相对较高,就形成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反之,农学、林学、地质等则成了所谓的“冷门”。一些热门与冷门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往往相差十几分甚至上百分。

  但是“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会有所变化,专业的冷热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以便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中。

  考生报考志愿之前还要了解大学的优势专业,弄清几个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一是弄清专业和就业的关系,将专业与自己希望就业的地点结合起来;二是弄清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某些专业如临床医学等,专业性较强,要求毕业生将来从事与专业相符的行业;三是弄清专业与将来出路的关系,如确定自己将来要考研[微博],就要选择喜欢研究的方向;四是如果考生将来想出国,要首先弄清楚哪些专业出国比较容易。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