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非一:从美国大学人才培养选国际教育

2015年05月18日18:2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517日上午举行的新浪2015“北京国际高中大型公益择校说明 会”上,30余所优质公办学校国际部及国际学校“接待”了全国超过4千名家长[微博]、学生的现场咨询,国际教育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从学校课程提供到国际教育走 向,从留学[微博]国家选择到学生升学规划,新浪教育[微博]特别安排的4大主题讲座更是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启发式思考,其中,美国文化教育基金会CEO朱非一发表了演讲《从美国大学人才培养观看国际课程选择》。

美国文化教育基金会CEO 朱非一美国文化教育基金会CEO 朱非一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进哈佛

  选择国际学校就读中学,不少学生、家长瞄准的是国际名校。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进哈佛?美国文化教育基金会CEO朱非一介绍,哈佛大学对于中学申请人最基本标准要求包括“4年英语、4年外语、2年历史、4年数学、4年科学的学习,并熟悉论文写作”。事实上,不光是哈佛,美国绝大部分大学都有这样的要求,但这显然不是被录取的充分条件。

  美国大学录取时通常会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标准化考试成绩即中学GPA,考察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过程、课外活动、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方向。其二,个人陈述,不仅仅是学生做了哪些事情,重要的是如何用一种有条理的方式写出一篇文章,让面试官认识你自己。第三,校方的推荐信。

  具有美国高考[微博]之称的ACT考试举办机构,曾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对美国高中教师和美国大学教授做过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最核心的问题是“你们是否觉得你们的学生已经为上大学做好了准备?”调查结果显示,91%的高中教师认为他们的学生已经准备好了,但是2009年只有26%的大学教授认为中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大学学习,到了2012年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变化。显然,26%是无法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此,不仅仅是入门,学生进入国外高校就读后,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达到学校的要求才是关键。“不仅要入学,还得毕业。”朱非一表示,全部美国高校中,四年制本科的6年毕业率只有60%。并且,录取门槛低的学校毕业率会更低。更何况,毕业后能够就业才是学生的终极需求。目前,有超过40%的美国大学生虽然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此工作并不需要本科教育,即在为星巴克、麦当劳打工这种低技能工作,显然不可能成为未来事业的起点。

  孩子如何应对没有“铁饭碗”的时代

  被国外录取不等于能够顺利毕业,顺利毕业不等于 能够找到理想职业。而教育的使命无非是中学要为大学服务,大学要为事业和人生做好准备。全球的竞争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那么,为了这个挑战,我 们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朱非一介绍,如果把大学的学术要求,以及理想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抽象来看的话,大致需要四个维度。

  第一,思考能力。任何的研究、创新总是从一个问 题开始的,你有没有能力提出问题,同时找到研究出这个问题答案的方法,再通过研究去搜集信息、求证确认,最后把结论以严密、精确的方式呈现给他人的能力。 第二,知识结构。未来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你都在某一个行业里面,那么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你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对客 观信息的掌握,能否把不同观点关联起来,把不同概念有机组织起来,形成对一件事情的完整认识。第三,学习能力。有无清晰的学习目标、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 以及对这个过程中间每一步的自我管理。第四,适应能力。从中国到国外去念书,势必面临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你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这个环境中的行为规范, 身处其中应该如何自处,如何与他人相处,要知道国外大学的申请流程、录取标准,了解要花多少钱才能够完成这个过程,最后在新环境中清楚如何在中间找到自己 的发展轨迹。“这四大块能力,最终都会转化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结果,在工作中的工作成就以及人生可能取得的成功。”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从美国大学人才培养观看国际课程选择”

  失败=错误的场合,用错误的方式

我还是第一次跨过几个人的肩膀才能走到台上来。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星期天的一大早聚到我们这儿听我跟大家分享,我看到在场还有一些同学,有些同学还在打哈欠,因为周末的早上还要起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记得我当年在的纽约大学念MBA[微博]的时候,我们的学校非常的体贴,为了不耽误教授的时间,通常会把期末考试安排在星期六的早上,一般这样考试每个人至少配备一两杯咖啡和一两罐红牛,我记得有一次,是一门特别难的课的期末考试,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我坐下以后我看到一个女士风风火火的进来坐在我的旁边,掏出她的三罐红牛,她坐下来以后把红牛放在我看她在旁边抖,她也紧张,我也很紧张,我就想试图安慰她一下:“你准备好了吗?”结果她白了一眼我,没有跟我说话,考试就开始了,考试中间我听她在旁边不停的叹气,最后交卷的时候她几乎不愿意把手上的考卷交给老师,结束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交流,临走的时候我又问了她一句,你觉得你考的怎样?从那之后这个女生没有跟我说过话。后来发现,你要在一个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式跟女生交流,你的下场会很惨。

  韩国芬兰如何缔造教育奇迹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人才观,我刚刚提到我在美国念书的经验,我想或者是教训,我想跟大家做一点分享,首先我想从一本书给大家介绍起。

这是时代收看的一位教育专栏的作家,叫阿曼达(音),去年她出版了一本书《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她花了一年的时间走了很多国家试图调查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最后会产生的教学结果,因为她发现全球有一个考试指标叫PSA考试,她发现美国的中学生在15岁的时候,全球排名始终处于全球平均阶段的水平,而达不到很高的标准。而其他的很多国际,比如说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中国的香港、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地区,成绩都普遍的非常好,而美国在人均学生的教育投入上是非常高的,所以她觉得很诧异说,我去研究一下看看别的国家是怎样发展的,她发现在过去的时间里面,根据这个考试的结果有两个国家,她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个是韩国,还有一个是芬兰,她就想了解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到底为什么能够让他们的孩子成绩提升的这么快。

首先,是芬兰的模式,他把他一年的调查结果总结在这本书上,芬兰的模式是什么呢?芬兰的孩子7岁上小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没有一门考试,整个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只有最后16岁到17岁的时候他们会参加一次的全国统考,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家庭作业,也没有太多的课外辅导班,每一个老师一天的教学时间也不会超过4小时,可是芬兰的高中毕业率达到96%,大学的录取率达到70%,他们的教育水平非常高,而且在全世界的排名历来都名列前茅,这是一种模式,大家觉得很奇怪,这么轻松为什么能学习很好。他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是芬兰有最优秀的老师,在芬兰你要想当一个老师,首先你得本科必有,而且你还得排在前25%的水平,这个里面你才可能申请到上教育学院研究生,所以芬兰的每位老师都有硕士学位,教师的社会地位几乎等同于医生和律师,全国的教学大[微博]纲仅仅供参考,每个老师都有教育自主权,教育过程中父母参与的很少,全部交给老师,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和自主,这是芬兰的模式。

上一页12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国际课程择校国际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