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分享:如何搞定美国私立中学面试官

2015年07月20日16:23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留学[微博]低龄化已渐成趋势,同时国内国际学校也遍地开花。让孩子读国际学校还是直接在高中阶段出国成为即将为孩子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微博]们头疼的问题。为此,新浪教育[微博]7月18日举行了“出国读高中VS家门口的‘洋高中’到底如何选择?”的家长沙龙活动,活动现场邀请到了有着丰富美国高中申请经验的候思喆同学发表了《美国高中申请经验分享》演讲。

候思喆同学候思喆同学

  包装自己并不等于欺骗

  很多中国学生特别刻苦,爱做不爱说,这种人不占便宜,并不是说美国学生不做也爱说,只是说的方式不一样,这一点上中国学生特别吃亏。另外,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没有自信,面试的过程中容易发怵。

  对此,候思喆建议:“要准备自己的例子,在面试的过程中详实地向他们展示自己,并且要不断地突出自己的长处,面试官可能不相信你讲的东西,但是他们相信自己根据你讲的推断出来的东西。”她还建议,中国的家长们可以将孩子带到他们日常的工作场合中去,接触不同的人,扩展视野,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接下来邀请到的是一位今天刚刚申请到美国中学的小姑娘,她一共申请了六所学校,最后拿到三所学校的offer,她选择了她非常喜欢的肯特种学,下面有请侯思喆同学。她主要是分享一下她是怎么样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的。

  侯思喆:谢谢大家,我叫侯思喆。我毕业于北京四中初中部,我准备在肯特高中继续进行我的学业。

  现在我要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讲一下如果你觉得要出国的话,要如何准备。我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讲一下面试方面。因为学会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最大的展现自己的优势,是很重要的一点。

  从目的、结果出发来选择学校

  首先是申请流程。我建议大家要先选学校,然后再考SSAT、托福[微博],两个必须要考的。很多家长说有没有具体成绩的线,但事实上真的没有,如果你真要问的话,只能给你一个宏观的,比如你要考tops20的学校的话,SSAT2200、2300,但是这要根据你孩子自身的特长来选,如果分数差一点,他们也会让你孩子过。但很多家长不相信,如果你真的把你的孩子送到美国或者其他学校,你现在就要开始转变你的思想。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面试,准备一下文书,然后是校园参观。如何选中介呢?首先名气特别重要。拿硬实力说话。第二点是成立时间,成立时间就是代表了经验。因为你成立的久了以后,可能其多国外的学校已经录取过这个中介的学生了,如果那个学生表现非常好,就更愿意录取了。再就是过往学员的去向。

  还有就是选学校,自我定位,首先要从目的和结果的初衷来讲,我为什么要去美国?你甚至可以和你的父母坐下来一个下午,就聊一聊,我去美国想干吗,头脑风暴一下,然后根据这个选学校。

  SSAT考试,要我说就是词汇与数学争取拿满分,数学一般都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另外阅读真的很难。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开始阅读大量原文小说,并且利用好琐碎时间背单词。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要激发自己的渴望,不管你是准备申请美国高中还是英国高中,你申请之前一年看他们的官网,你发现你内心真的喜欢那个学校才行。

  最后一点,我要说,你只是假装很忙而已。很多人可能一天都浪费了,只是努力那一会儿,但是他喜欢把努力的那一会儿大肆渲染,只是给你自己一种我很努力学的感觉。

  面试前准备:从对方角度思考

  还有面试前的准备。该怎么写好文稿,要学会包装自己,但一定要记住,推销并不等于欺骗,详实的重要性。首先这一点就是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不一样的一点,中国学生特别刻苦、爱做不爱说,这种人不占便宜。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如何包装自己。另外,一定要准备例子,一定要详实的去讲,不要讲空话。

  我给大家讲一下思考角度。我能为你带来什么,选择我的原因是什么,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讲,激发他人的需求。当然教育是一个目的,还有很多其他的目的,你要抓住他们的需求,然后根据你自身的特点去匹配。

  还有一点就是思考的方式。以我自己为例,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北京人,我是一个北京四中的学生,我的爱好是摄影、绘画、写作。根据这个我要想我是跟哪些人在比较,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北京人太多了,北京四中的人也多。我要清楚我如何把我自己从这堆人给择出来,这点很费劲。不管你以后在干什么,你在告诉别人你的东西的时候,你一定要清楚你在和哪些人比较,你比这些人好在哪儿,一定要反复重复告诉他们这一点。突出自己的优势,可以多用“比较”、“更”一类的词。

候思喆同学在候思喆同学在新浪家长沙龙演讲

  挖掘自己特点要有理有据

  面试是最真实的反应。面试的目的是要见人,因为很多东西可以做假,面试是没有做假的可能性的。面试官就是想看你的成熟度。再就是自信,中国人有个最缺的一点就是在老外面前没有气场。我觉得我们的家长有一些活动可以带小孩去看看,让孩子见见世面。

  特点挖掘。首先是一点为主,比如我有八个优势,我就找两个,然后我多次的重复这一点,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棱角的人,就是有一项非常突出的人。

  要有理有据,拒绝空话。以前我让我妈帮我写,说四中同学全面发展、品德高尚。这是不可能的,全面是哪一面?有艺术成就、体育成就、学业成就,你要根据每个枝杈延伸开来,要有理有据,要有例子。

  最后一点是再细分,你语言中可以向对方暗示或者引导对方去如何思考。比如我热爱足球运动,在团队中担任什么角色,比如我是足球队的队长等等,这样给对方感觉是,我是个很有领导力的人,我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记住他们的名字,这一点太重要了。这会让人有一种很自然而然的亲近感,一个名字是一个人最亲切、最重要的东西。比如你去面试的时候,你提前上官网看他们的名字,因为官网上都会有,官网的面试官这一栏你可以看一看,这些小技巧你都可以用一用。

  服装打扮。大家千万不要担心说,我一定要把孩子打扮的怎么样,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只要稍微正式一点,合身得体,皮鞋、指甲都要干净,可以戴手表,因为这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给人感觉就是你很注重时间,你不会随便迟到,你会很守信。

  循循善诱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

  如何建立美好的第一印象,自信、微笑、服装得体,包括随同的父母。微笑给人一种亲和感,你和他握手的时候,感觉你和开心,对方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愿意跟你聊。

  回答问题前给自己两分钟想一想,面试中是允许停顿的,假如说你准备到了,很多人面试之前有收到一个单子,就是历届最容易被问到的问题,他会根据这个问题准备答案,这是很有科学性的。但是我更建议大家逆过来去做,你准备一份完整的自我介绍,根据这些问题来择东西,这样答案就是活的了。所以,面试中停顿思考是被接受的。然后是循循善诱,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

  领导力,人格魅力、责任感、刻苦耐劳、得到关注成为中心的欲望、自信力等很多点组成领导力,你要通过这些点,让面试官推论出你有成为领头人的潜力和能力。

  你越能让他开口说话,表明他越喜欢你。因为面试官可能一天要面试20多个学生,他很累,所以他有时候就听你说,他不愿意说。所以你要引起他的兴趣,要让他不断跟你聊天,说明他很喜欢你,而且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有价值、有自我特点的问题,但不要为了问而问,一定要提前准备一到两个有意义的问题,带到现场问面试官,千万不要为了问而问。

  反例。比如你们学校的师生比例,毕业生去向,这些都可以在官网上找到的问题,你如果去问的话,对方就会有感觉,你到底想不想来我们学校,你连调查都没有做。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问一些软实力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而且是你真的想知道。

  面试后的沟通,首先是邮件,你可以时不时的发给邮件去骚扰一下他们,刷一下你的存在感,但不要太多,一两周你有问题可以去问一下。邮件题目要简短、直奔主题开门见山,这样面试官才愿意去回答。而且要诚恳有礼貌,让对方从他的立场来说,对方其实不是很在意你最近干了什么。

  最后一点,不要含蓄,不要想太多。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地方,请一定要给学校通电话,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他们会很乐意解答你的问题。

  申请美高面试期间尽量不要停课

  在面试期间,很多人都想是否应该停课学习,我建议是能不停就不停,因为这个学习环境非常重要,你跟你的同学在一起,在这个大环境里,你就是维持的这个很快的生活节奏,很有规律。   

  很多人问,国外的数学简不简单,很多人说很简单,当然无风不起浪,肯定是相对于简单,但是很多学校都是有分班考试,你的第一个数学班甚至可能会影响你以后大学的事情。还有GPA,如果你停课了,就没有GPA了。

  留学圈子里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在中国学不下去的那种二代,你要远离这种垮掉的一代,远离他们的负能量是很重要的。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内容。既然选择远方,便要风雨兼程。谢谢大家!

  本文为新浪教育国际学校栏目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考结束不少考生因非京籍身份、自身成绩、摆脱国内应试教育等原因选择国际学校,但是家长对国际学校缺少一定了解。参与新浪第1期探校团与招生老师面对面,解决家长们的择校顾虑。报名请点击:http://edu.sina.com.cn/ischool/fjjzx/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出国留学面试技巧推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