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来人现身说法:冷门专业研究生的悲惨下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21:45 光明网
我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就业 山东省2008 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工作结束后的统计显示:确定考研的人数比去年减少了6%。(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11月30日) 不只是山东,今年很多省份都出现了考研人数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日益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和即将实行的研究生培养收费制度将会使考研人数继续下降。作为一名辞职读研、不幸上了“贼船”的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我奉劝那些准备考研的历史、哲学等冷门专业的人,特别是在职大龄人员,赶紧悬崖勒马,不要轻易考研!否则,你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就是跳蚤! 近几年来,国家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术性人材培养逐渐让位于应用性人材培养;一些名校的研究生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两年;研究生录取名额连年大幅度增加。这必然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恶化,研究生就业难、甚至失业也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另外,研究生培养政策的调整和在校研究生数量的剧增难免让人心生忧虑:今后培养的研究生的素质能否得到保证?综合考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单从研究生招生数量看,录取名额的不断增加,必然意味着录取标准的降低,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从导师方面看,近几年每个导师所带的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以某师大的某专业为例,2003年每个导师仅带1名研究生,2004年增加到2名,2005年又翻一番,每人带4个研究生。好在这几年人数没再继续增加。导师平时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还要指导三个年级十多个研究生的学习,导师花在每个研究生身上的指导时间的减少,意味着什么?况且,有些导师还带着三四个博士生,他们还有多少精力指导这么多硕士生? 就教学方式而言,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是讨论式的,研究生人数少,上课时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频繁,教学相长。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大有班级化的趋势,传统研究生培养方式无法继续,教师只好搞一言堂,师生间的互动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约束力逐渐削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的增长,学校对他们的日常管理严重滞后。研究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有些研究生一两个月不到校上课也无人过问、更无人追究。授课教师对此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研究生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研究生如此培养,使得研究生的素质受到普遍质疑,毕业生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使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前景更加黯淡。仍以某校为例,该校2006届研究生中,除个别紧俏专业外,其他专业能进入高校当辅导员就很令人羡慕了,但碰上这种好事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不得不一再调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最后选择了本科生即可胜任的普通高中的教学工作。2007届研究生就业情况更加糟糕,许多毕业生把简历干脆直接投向了普通高中,能在高校当个辅导员,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水中月、镜中花,但好歹他们还能进高中。可以预见,今后的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当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待2008北京奥运的时候,我们这届毕业生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接一个前途未卜的2008!因为我们知道,普通高中正面临着教师过剩的难题。 面对我们这些垂头丧气、灰头土脸的师兄师姐,研一、研二同学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有的人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人“顿悟”了:读书越多越无用!网聊、游戏、吃饭、睡觉,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一些人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诱惑下,选择了逃课,到处兼职,每月挣多少钞票成了他们的主要话题;一些人在不安、浮躁的空气中无奈地准备走吉凶未卜的考博之路,他们很清楚,这是个讲究人情的社会,在现行博士招生体制下,从某种程度上说,考博如同作诗,功夫在诗外;就算将来幸运地考上博士,四五年后的博士就业形势又会怎样?会不会重复今天研究生的尴尬故事?受打击最大的是已婚大龄研究生,他们当初是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辞掉工作来读研的,面对迅速恶化的就业形势,他们后悔莫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如今的研究生和《庄子》里所说的那个耗资千金、历时三年学成屠龙之计而无所用其巧的朱泙漫是多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研究生学的不是屠龙,而是“解牛”,虽然有的研究生能像庖丁解牛那般游刃有余,但当他面对一群磨刀霍霍的戴博士帽的“庖丁”时,他会问自己:“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退而求其次,既然无牛可解,杀鸡也得干啊。终归比无鸡可杀强吧,毕竟现在研究生手里的牛刀要比以前研究生的刀要钝得多。 原本本科毕业时就能进的普通高中现在研究生毕业却进不去了!“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这不只是我们2008届研究生所面临的现实。背负着沉重的能否顺利就业的精神重担,我们望眼欲穿,并奢侈地期盼着,在“溪回谷转愁无路”的时候,会出现“忽有梅花一两枝”的惊喜。 我真诚地提醒那些打算考冷门专业研究生的朋友,与其拼命考研,不如先就业;与其辞职考研,不如安心工作,以在职形式读研。因为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同样会创造出“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奇迹!作者:黄晋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