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真题重现及解析二:辩证的唯物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 14:37   新东方在线

  第一部分:真题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997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3年)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008年)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998年)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995年)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995年)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999年)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994年)

  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009年)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001年)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005年)

  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996年)

  13.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2008年)

  1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007年)

  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993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