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面对当前中国教育家长该做什么(图)

2014年12月05日10:5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面对当前中国教育家长该做什么面对当前中国教育家长[微博]该做什么

  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做怎样的修正和补充?

  1、尚爱兰,中学教师 -

  指望学校是不切实际的

  旧的问题本来就很多(像这位家长说的,统一穿戴和规范日常行为,我认为各国都难避免,习惯后尚能忍受,还可以寻求喘息空间)。教育内容是根本问题,比如标准化答案,在低端的学习内容上重复(造成作业负担重),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空间,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缺乏创造性等等……

  一些名牌学校,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的口号下,新的问题也很堪忧。那些学校更加严格和花样百出,表演性更强。如果孩子不驯服或学习跟不上,那就不说了,惩戒、加上久而久之对这个孩子不耐烦。如果孩子优异、驯良且好胜要强,则很容易被廉价的表扬和鼓励,拖进无穷尽的“活动”中去。

  你的孩子可能成为“少先队风纪检查员”、“书写规范的竞赛员”、“办手抄报的模范标兵”、“爱祖国演讲的资深演讲员”、“课堂教学优秀成果展示小组组长”、“小制作的资深劳工”……孩子整天开开心心,忙忙碌碌(而且家长也必然被拖进去帮忙甚至代劳),这些事看上去还挺光荣和挺难拒绝的。

  家长怎么办?应该怎么做?我自个的看法,概括一下。如果孩子在国内接受教育:

  1、对学校教育打消不切实际的美妙幻想。

  2、遵守学校规定(只要不太离谱,太离谱的可以和老师协商,争取通融),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学校老师起冲突,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尊严。

  3、学校的各种考核孩子的标准,各种被鼓励参加、得奖、出头露脸的活动,要分辨是否合理。可以超出标准(比标准还好),或得过且过。

  4、提高效率,给自己和孩子留下自主选择和喘息的空间。

  5、学习成绩能多优异就弄到多优异,让老师无话可说。而且,从长远和短期看来,以分数来录取的现状,还看不到有改观的前景。

  6、大量阅读、阅读,还是阅读。阅读才能提高分辨能力,阅读也能提高学习成绩,阅读是自救的根本。

  7、保护和鼓励个人兴趣(人格健全、个性可爱、树立自信、成绩不好的退路、遇到贵人、以及将来真正让孩子能投入的事业和能赚钱的事儿,可能就指望它了。)

  8、放假就别跟家呆着补课了,旅游,能出国旅游最好。

  9、能给孩子帮忙就要帮忙, 也甭为难孩子,什么事都让他自力更生。

  10、公民教育(这个我还真不知怎么弄)

  2、warfalcon,家长 -

  多阅读、多旅行

  我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遇到的教育问题有几点:

  1、学校和老师把他们应尽的义务转架到孩子和家长身上

  2、从身边的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好学校就是题海战术,锻炼孩子作题时的条件反射。

  3、补习和作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过长,只有很少的空闲时间,孩子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去玩、阅读、看动画片、玩游戏、感受大自然和接触其它有趣、好玩的东西,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这样,以前是中学才会。

  4、任何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一切以应试为中心,对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世界观打击非常大,不可以出来其它的声音,对孩子进行洗脑。

  5、有些老师并不懂或完全无视孩子自尊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高分,老师的不懂得尊重和没有耐心,是让我觉得最可怕的一点。

  哪怕我是专门研究学习,看了N多的儿童教育的书籍,可这些东西一遇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全都非常艰难。

  我看到那么多的儿童教育书籍就为了让孩子学习快乐一些,不想逼孩子强迫去补习,现在老婆每天晚上要花1、2个小时陪孩子复习预习各种课程,被迫报一个学习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此外,从孩子小学开始,我在跟学校的洗脑教育斗争上付出了很大精力和时间,但心里明白,早晚有一天孩子会为这个冲突买单的。单独的对付应试教育我确实有方法,比如阅读、速记、速算、SSS学习法之类的方法,但我遇到的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向的问题,学校把这一切完全扭曲了,现在的解决方法要么出国、要么放弃国内的正统教育方式,我只是刚刚遇到而且冲突很大,最近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我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如果按我的方向培养孩子,会跟学校的方式有正面冲突,因为这事跟老婆吵过几次架,我不在意分数,但学校在意、老师在意、老婆在意、亲属在意、甚至孩子自己也在意,原先一直觉得自己做不错,现在发现在儿童教育上的学习和尝试才刚刚开始。

  上面的纯吐槽,现在试过所有方法比较有效就是:主动引导多接触经典。孩子的空闲时间有限,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让孩子接触一些经典的东西:

  1、阅读: 尽量每天给孩子保留30分钟的阅读时间,主动引导并准备一些经典的童书,养成他的阅读习惯。我做的:

  (1)每月给孩子最少买100元左右的童书,现在有500、600本挑选过的童话、故事放在家里;

  (2)给孩子单独办个书证,每回去图书馆换书里带孩子一起去,让他自己挑书。

  (3)买了一个可以插卡的小音箱,放上各种有声童话,每天睡前听一会。

  2、动画游戏电影:给孩子推荐一些经典的动画片,日本和欧美的,尽量少让孩子看喜洋洋和蓝猫之类的国产动画片。给孩子找一些有意思的游戏,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多让孩子动脑。此外,周末多找一些适合孩子的经典电影,跟孩子一起看。

  3、旅行:每年一、二次远足,最少每年带孩子带去一个不同的城市,开开眼界,比如上海世博、北京长城、故宫,有机会准备带孩子出国转转

  努力培养孩子多接触经典的习惯 ,提高他的眼界,在看、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和学习。

  3、匿名,家长 -

  远离虚荣心、好胜心、羞耻心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所说的只是我的教育,我女儿现在中班,我没有能力选择移民[微博],只能在现有教育体制内行动,答案仅供参考!

  1、学校只负责知识教育,给女儿提供一个可以和同龄人相处的小社会。什么独立自主,什么自由人格等等,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是学校的。

  2、我要给女儿寻找我最满意的学校,不是别人嘴巴里最好的,最好的学校竞争怎么会不激烈?

  3、我不怕女儿和所谓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好的学生在一起,首先,我不认为他们比较差,然后,和自己不同背景的人一起长大才会的理解这个世界。

  4、我不会鼓励女儿去做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怎么能不遵守学校的规则?

  5、我并不认为学习是件不快乐的事情,所以,我默许学习有超前教育。

  6、人的一生都是在成长。我只是给孩子一个阳光的基础,不必勉强自己在她成年之前教给她所有。

  我看见过一句很好的话,类似于:家长要有和全世界作对的勇气。我很认同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里的“全世界”,包括老师、学校、亲戚、朋友,也包括家长自己的虚荣心、好胜心、羞耻心。

  4、庄表伟,家长 -

  要解决问题,不要光抱怨 ,中国教育没那么糟

  我一直的观点是任何事不要完全推翻,尝试看到好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过于极端的对抗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尤其在教育上。中国人的思维优势很多都体现在中庸上,要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来解决问题。

  说说实际的例子吧。我儿子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我试着回忆一些有关他教育的事例,来说说我们的教育方法与理念。

  1、写字

  教他写字,主要是他的妈妈负责。孩子一年级的时候,他的字也写得不好,我老婆就帮他写字,然后涂掉,让他在妈妈写的字的印迹上,描一遍。到了学校,老师还表扬他的字写得好。

  这样的教育,对吗?效果是挺好的。因为,老师一直表扬他的字写得好,他也愿意认真写字,虽然后来他妈妈没有一直给他描字,他也能够写出不错的字来。

  所以,我看到那篇文章,就觉得那个家长,只知道抱怨而已,根本就没有想办法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当然,我老婆之所以会帮儿子描字,主要是因为当年我岳父,也帮他女儿写作文,然后,老师就会在班上把我岳父写的作文,当成范文来朗读.。.结果,等到我老婆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写得不错,老师也没识别出来,照样在班上朗读,于是,她就变成了一个作文一直写得不错的孩子。

  2、奥数

  我儿子一直不太喜欢数学,我们也没怎么对他抱太大的期望。但是,后来我老婆找来了一本奥数的教材,让我试着给儿子家教看看。儿子原本很抵触,一点也不想学。于是我们跟他商量好,爸爸先给他上一课,要是他喜欢,那就接着上。不然就算了。

  于是,我就给他上奥数,很令我自豪的一点是:我教的相当棒,儿子的反应是:奥数还是很有趣的嘛,比学校里的数学好玩多了。于是,自然我也就一直在给他上奥数,他也越来越喜欢。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家长有能力,就应该传递这样的理念给自己的孩子:语文是很有趣的,数学是很有趣的,英语是很有趣的,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学问,都是很有趣的。

  而且,身教重于言传。我们不但是要反复告诉孩子,学习很有趣。而且,我们也要真的喜欢学习。如果我们本来就是那种喜欢阅读,不断学习,保持自我教育,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的人。那么,我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也会有真正的说服力。

  3、电子琴

  我们给儿子报了一个电子琴的班,每周六,会去上2节课。但是,为什么要让他学电子琴呢?按照我们的想法,学琴,是一种对性情的磨练。我儿子的脾气并不好,在弹琴的时候,稍微弹得好一点,就洋洋得意。一旦弹得不顺畅,就发自己的脾气,易怒,骂人,动不动就哭。

  这样的脾气怎么才能纠正过来?还是得在事上磨练。慢慢的将性子磨得好一点。否则,做事没常性,不能坚持,将来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做不好的。

  不仅仅是弹琴,在很多事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相当关注儿子的个性。不仅仅是批评他,纠正他,而且更要在各种情况下,磨练他。这种事情,慢工出细活,急不来的。

  4、老师体罚儿子怎么办?

  有一次,儿子回来跟我们说,他的嘴巴很痛。因为,他上体育课的时候,一直在做怪样,发怪声,讲笑话逗其他同学开心。然后,他们的体育老师就捏他的嘴巴,很用力的捏,他的嘴巴到回家都还很痛。

  于是,我给儿子讲了三点:第一,你在上课的时候不停的说话,是不对的,以后要改正。第二,老师这样捏你的嘴巴,是不对的。如果以后要再有这样的体罚行为,我会一层一层的告上去,直到让他的老师丢掉工作为止!第三,如果你挺喜欢你们的体育老师,不希望他丢掉工作,那么上课的时候乖一点,不要让老师再捏你。

  基本上,这就是我对这类事情的处理办法。

  六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被朝阳染成金色的清晨,三两成群的孩子不断地、在被警戒线隔开的小小通道里或快或慢地向小学校门走去。

  在这群孩子中,一个纤细的小女孩的身影一直被我的目光锁定着。背上那个跟她身材相比显得十分巨大的书包,让她不得不用力把身体往前探才能保持平衡。

  这个小小的女孩就是我6岁的女儿。

  一个月前我坚定地把她送入了小学校门,用每天清晨亲手烹制的早饭、傍晚的第一个微笑作为礼物,庆祝她人生中重要的成长。

  然而,随着小学生活的真正开始,我的坚定却变成一天浓似一天的疑虑。

  一进校门的下马威

  我用了6年力图把女儿培养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让她慢慢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我的这个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几十年前,自己也曾经是一名小学生,知道学校里最大的规矩就是整齐划一,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个社会到处都在张扬个性,依此推断,现在的孩子即使不能张扬,至少也不至于被压抑。

  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那个周末我们奔波在家附近的几个大超市和批发市场里,采购着老师开列的各项用品,一项项地落实。

  没想到,很多孩子的用品都不合格,也包括我女儿。

  那天回来,女儿着急地怪我:“为什么不给我买一双白色的舞蹈鞋?”

  因为女儿一直在学舞蹈,家里有好几双规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么会不合格?

  女儿说,老师交代了一定要买白色的,前面是宽宽的松紧带而不是细鞋带的。

  “又不是上台表演,平时上课用,有必要这么统一吗?”几天的奔波焦躁,让舞蹈鞋成了压垮我的“那根稻草”,“就穿这个,不用非得换。”我生硬地对女儿说。

  女儿没出声,我转身一看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脸上写着焦急和恐惧,小声对我说,“有小朋友已经挨批评了。”

  我怎么可能让刚刚上学的女儿因为这点儿小事就受到责备,怎么能让她这么无助?!

  我立刻起身带着女儿到老师推荐的商店去买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

  女儿的心情平复了,但是我却异常难受,我不停地问自己:是我错了吗?

  “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观一开学就碰了壁

  我用6年学会了等待,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但是这一个月,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脚步。

  因为明白学龄前的孩子应该以游戏为主,所以,一直坚持没让孩子上能学更多知识的学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来使用剪刀等各种工具,她手中的笔也更多是用来画画的,很少写字。

  上学了,写字成了必须的一课。知道孩子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写字的时候我会格外用心,我认真观察她,她每写一个字的时候都很努力,一笔一画地、很用力。虽然每一个笔道还歪歪斜斜,因为用力很猛所以页面看起来不干净。看着她这么认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但是,没过两天就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孩子的书写很不好,家长监督孩子把每个字写好。”

  书法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刚上小学不到一周就要求孩子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像模像样,可能吗?孩子不是神童就是得从幼儿园抓起。

  看着孩子认真而痛苦的样子,我在想:我所学会的“等待”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为什么给孩子带来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对,那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呢?

  “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家长生活

  我用了6年试图让女儿明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我也深知,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对她尊重,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就颐指气使,不能因为自己是成年人就乱用权威。

  但是,经历了这一个月的学生家长生活,却让我不得不忧虑。

  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学校在出入校门方面有着极严格的管理,没有特殊的情况,家长很难看到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状况,也很难了解老师与孩子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但是我仍然充满疑虑。

  从开学起,老师就与家长间创建了短信沟通的渠道。看到老师长长的信息,再看里面详尽的各种要求,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很辛苦,父母两个人管一个孩子都经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理全班40个同学。于是,我在收到信息后会回复老师信息已经收到,并由衷地表示感谢。

  没想到,两天之后,老师给所有家长发了一条信息:接到老师的短信通知,不需要回复的不必回复,需要回复的会特殊说明。

  接到短信突然一愣,缓过神来再读每天必到的短信,发现老师的短信虽然多以“家长好”开头,以“谢谢合作”结尾,但是通篇看下来基本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必须带……”“今天有孩子本上没有家长签字,请注意”等。

  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只有“下达”没有“上传”的渠道,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商讨”只有“服从”的方式。

  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尚且如此,对孩子会不同吗?

  热爱集体的“小红旗”是家长买的东西换来的

  还有一个困惑,我用了6年让孩子明白礼物不是做事的动因,所以,我尽量不把获得礼物作为让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

  但是,这些天女儿已经用“小贴画”成功地换回了两块橡皮,又用几张印着图案的小纸片换回了一块棒棒糖,她还在一个小本子上积攒着另外一堆“小贴画”,据说攒够了10个就能换回更大的礼物。为了让孩子自己在班级墙上“热爱集体”一栏中插上更多的“小红旗”,我们给班里买了绿色植物、餐巾纸,送去了美化墙壁的墙贴、参与本该由学生自己参与的班徽设计……

  与现代教育观尖锐对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儿入学后都在硬生生地发生着。

  再过6年,这所名牌小学能还给我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孩子吗

  这些年社会舆论不是一直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吗?可是你去小学里听听课就能发现:下课会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厕所了,大家听令而出;上课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回答问题都把手举得一样高;打开书包所有孩子的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都是2H的,连笔尖都要一样的粗细;连书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种式样写在同一方位……

  如此的整齐划一,6年后,我的女儿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我一直坚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们头脑里的东西强势地倒给孩子,而是唤醒他的灵魂,激发他体内巨大的创造力。

  我已经用6年尽力把我身边这个孩子当成一个比我小一号的人,了解她的内心,同时也让她体会我的内心。现在我怀着满腔热情把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学校,我期望学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沿着她特有的生命轨迹长大、长高。

  再过一个6年,我会收获一个怎么样的孩子?现在,我有些恐惧了。

本文选自北外[微博]青少英语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文章关键词: 少儿少儿英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