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龚放:师生关系对创新型人才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23:39   新浪教育

  程星:前面两位教授把创造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心理上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上都说了一下,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我知道龚放老师做了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大学是一种氛围,大学当中最重要一种关系就是师生关系,那么师生关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请龚老师给我们讲讲他的研究。

  龚放:上午俞敏洪先生引用了上海大学老师的话,就是“大学不但要大,要有而且要有大师”,如果没有好的老师那就是空有研究院。英国一个研究学家就说,大学本质就是把年轻人和老一辈联系起来探讨的一个氛围,这个就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了,这可以触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的创造和想象。

  现在回头来看,我们看到大学的师生交往碰到了问题,我们师生关系的疏离和隔膜,就使得我们年轻一代学生在他们选择方向、探索兴趣上面得不到指点。2002年我参加编撰《南京大学百年史》,我就很有感慨:为什么在中央大学时期,出了很多流派,出了很多大师,现在出不来?我发现以前招收学生很少,哲学系八个人,而我们现在的导师负担很重。那个时候很多教授负担轻,他们是在传授学问,因此学风可以继承,学派可以流传。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像南京大学很多学校,如果把博士生,研究生都折算起来,师生比大概可以比到1:18,这就很难。

  现在大学是为了自己的声誉,教授是为了晋升和学术影响,因此没有人把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己任,那么大学就失去了他的灵魂。原来哈佛大学的前院长就有一本书叫《失去灵魂的学院》,我们说这个灵魂是本源。

  第三个原因就是教授压力很大,有很多科研任务,又要带研究生,无暇顾及。

  第四个原因就是分校很多,教授要去很远的地方教授学生,这个当然关系不够亲了。我们知道现在学生选专业有很多影响因素,有很大的偶然性。我在南大调查,很多学生到大四的时候对专业失去信心了,比如数学,有的学生因为数学好选了数学专业,后来才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抽象,这么复杂,突然就失去信心了。现在是说学得最好的15%的学生可以转专业,但是学得最好干吗还要转呢?反而是学不好的那些,学其他的专业可能好,是让他们郁闷地学四年,还不如让他们转一下专业峰回路转。现在在南大,有一个天文系学的最好的学生原来是数学系的,所以说,很多学生连自己适不适合创新都不清楚的。即使像杨振宁这样的大师,他告诉我说,他到芝加哥大学的时候一心想做实验物理,但是成绩很差,就去学了理论物理,因此我们多了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第二个,教授教学生的过程当中,他可以把做学问的方法传给学生。现在我们有一个隔断,很多报道说,南京有一所著名高校,大学一年级的课没有一个是教授上的。实际上著名学者给学生上课,会产生两个效应,第一个反应很好,大家喜欢听;第二个就是大家觉得说得不好,不过如此。我简单说,这就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个办学理念,大学是不是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理念,理想追求。第二个是机制,大学有没有可能提供一个机制,让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心,更有创造的冲动呢?第三是制度,怎样把握教师的质量,教师怎样能发现一个人的才华,引导一个人成才。因此我觉得应该把学生的满意度,对教授,学校的满意度作为大学评估的很重要的纬度,这样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做很多假了。我就说这么多。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