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主持人:我刚才听到您说的交易在现行体制下大家不要盲目扩展,还是更加理性看待自己拓展的问题。我下面特别想问夏老师,您赞成这个观点,您觉得中国教育盘子究竟能有多大,会不会有太多的教育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有的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对我们教育是一个机会,那这么多教育机构涌现会不会不注重品质了呢?
夏雨峰:我是北京瑞沃迪国际教育的总经理夏雨峰,我们这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K12教育集团HMHG在华的一个合资公司了。实际上今天来参加这个题目的讨论,我是觉得有几点,我个人的观点可能跟刚才几位老师有相同的,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我在几个场合里面曾经讲过,金融危机实际上又危险又有机会,对不同的教育机构来讲,不同的市场定位可能对你意味着危险和机会都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对我们企业的影响上来看我认为是一个正影响。为什么呢?这个观点讲起来实际上稍微长一点,但是我尽可能短的时间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整个经济危机对中国教育产业是利好,金融危机来了以后,教育是一个刚性需求,比如孩子到了五岁六岁必须接受教育了,而且这教育不能推迟,因为孩子过了这个年龄再接受同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个教育这个东西它的需求不能被推迟,它的品质也不可以被打折,因为你孩子在这个结骨眼上品质被打折后来补不回来了,既然是刚性的需求,最后削减才是教育投资,在亚洲、新加坡、日本、台湾华人比较多的地方,亚洲家长心理一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座的老总基本上都是孩子的家长,大家也都是这种心态。
第三个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服务产业,服务产业必须要有场所,最近我们发现我们租房子比去年便宜多了,这个要看你各个企业自己的情况,手里现金充裕,对自己企业的实力,我觉得这个企业能不能走规模化发展取决于你这个企业的控制能力,如果能控制住为什么不走得快一点呢?每个老总有自己的逻辑去判断,但是风险和机遇同样是这样,在有人看到风险的时候,同样有人看到机会。所以我个人觉得,今天这个题目我来参加的时候,感觉好像金融危机对教育发展有影响,所以要用集团化的优势抵御风险,这个命题不成立。
刚才大家讨论产业化的问题,陈老师是新东方来的,新东方本身就是产业化的标杆,你不是产业化怎么上纽约上市呢?你不是产业化新浪教育要卖了,不给你投广告,大家讨论这个话题丢掉很多的前提和假设。另外一点教育产业化它不是讨论不讨论的问题,俨然已经有产业在了。我特别赞同安博薛老师的观点,其实在中国教育整个大的领域里面,第一要走产业化,民营机构我自己的钱干吗不赚钱,第二国家公益教育应该走公益化道路,教育走两条大路一个是公益化道路,一个产业化道路。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这些教育之所以能发展,我今天讲一句负责任的话它是因为有产业化的引导,我们敢于在教育模式方面创新,我们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走得更灵活,我们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者、开路者,亏损是我们,收益是很多公立学校,我们探索出的这条道路很多公立学校在做。我们引进了软件进到产业里面去,它可以降低对师资的依赖,让很多公立学校在这方面走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这产业化有什么坏处,我们这些人最清白的,我们清白在哪里?我们要客户的选票,这钱就是选票,他给你你就活,不给你你就死,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岂容别人说三道四。这个东西不是行里的人讨论行里的事,所以有奇奇怪怪的观点。
既然客户选择我们,它一定是有每个企业生存的价值,客户他是公正的,你不可以强迫他的,钱是他自己掏出来的,如果这个产业化,你这个企业做得不好,客户读你一年三个月他就走了,你没有后续发展的,没有客户支持你了,没有家长支持你了。这是我对产业化的理解。
第三就是说在于集团化方向,我个人是觉得,虽然我们企业背后有很多的这些资源,因为我们这个集团发展的道路可能和刘总你们不是太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完完全全靠自己发展,壮大起来的,可能有很多教育投入,教育研发自己在做。但我们海外集团有很多教育资源,我们在产品都是现成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就是说集团化发展要因企业而异,对未来得判断而异。集团有资金方面的优势,有人才的优势,企业大的招人好招,而且你招人的时候人才成本相对还会低一点。另外集团大了教育内容上面可以相互补充,我有五个产品,我可以组装成十个不同的教育项目出来。但是集团最大的难点是在管理和控制上,不同的业务链条你走非相关多元化的道路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在座看好多都是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个企业靠你一个脑子去判断,一会儿要想这个细分市场的事,可能是大学教育的事,一会儿又想幼儿教育的事,同在教育市场,你做高中考试类教育和小学幼儿园教育它事实上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你怎么切换,你这不是人脑是电脑,切换不了,很累。除非你这个集团有核心、行大的高管团队每个人都把自己那一块管好你走集团化道路没有错,但这也有风险的,这个团队不是铁打的银盘,这个人走了你怎么办呢?集团化永远有优势有劣势,而且集团化的发展像企业发展跳舞一样,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要慢下来,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取决于CEO的智慧和判断。你这一步迈对了极大的成功,你这一步迈错了就是极大的失败,所以有人选择平缓发展,每个CEO不一样,有人愿意走快速发展的道路,有人愿意走稳妥发展的道路。但这没有定论,不是快一定死,不是慢就一定会活,就像汽车一样,有的在车上开得很慢,但就有开得快的撞死了,但你开得快能力不行就把自己搞死了,快与慢是你对企业的驾驭能力,我想讲的大概就是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看来企业发展的快慢还不太好平衡,你发展太快你把人家撞死了,开得太慢被人家撞死。
夏雨峰:这个东西取决于你企业家的管控能力,我们这车开到300多脉,开到200多脉,我们在座这些都是九死一生,因为能力不够,取决于你管控能力,个人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快不是绝对的坏事,慢也不是绝对的好事,你不能一味的快,也不要一味的慢,该出手还是要出手的,机会就是这样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