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题研讨会:重建职业教育魅力的改革探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16:46   新浪教育

  “国家已经出台了这么多优惠政策和举措,职业教育发展还差什么?”4月29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共同举办,新浪网教育频道独家门户网络支持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活动的第五场“重建职业教育魅力的改革探讨”成功举行。职业教育业内专家齐聚北京远望楼宾馆,共同商讨“如何重建职业教育魅力”这个话题。专家认为,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然而社会各界仍然普遍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仍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主持,以嘉宾讨论的形式展开,各方专家就“如何重建职业教育魅力”这个话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以下是本次研讨会的是精彩实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

  杨东平:大家下午好!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等机构联合主持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讨论会之五——重建职业教育魅力的改革探讨”现在正式开始,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下午的研讨根据研究院前期的调查和策划,确定了两个比较重要的主题,一个是如何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加它的魅力或者说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大家都意识到这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家愿意来学?既然社会有这么大需求,有很好的前景,为什么难以得到好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教育制度本身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开放。

  今天下午的讨论采取一个新的模式,以讨论为主,把规定发言限制在两个主题各有一个引导发言,之后就是开放性的讨论,希望真正能够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对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共识。那么我们先开始第一阶段的讨论,请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的余祖光老师发言,大家热烈欢迎。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余祖光

  余祖光:下午好,我牵头承担的一个研究课题,关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刚刚启动,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刚开始,下面我的发言也不代表课题组,只是一些初步的看法,谈出来抛砖引玉。一个方面是关于研究这个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关于吸引力不高原因的初步分析,以及应对的方向。

  第一部分有六点,第一点什么是吸引力的内涵?按照现在汉语辞典的解释,吸引力是依靠自身的某种性质特点把其他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方向的能力。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个课题主要指职业教育受社会关注,学生和家长出于某种需求有意向或事实上选择职业教育。这个吸引力包括价值选择取向和具体的就学行动的实施两个方面。职业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包括三块,第一,职业教育被选择时表现的吸引力,第二,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包括他的积极参与等等。第三,学习者对学习成就的满意。第二点,吸引力受到办学水平的直接影响,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心理状态等影响,这确实是一个综合问题。

  首先职业学校办的好不好,学生能否留得住,能否较好就业是影响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还有其他的,比如一些贫困地区规划水平很低,信息不对称,对职业教育的曙光看不到,高考是脱离贫困的唯一出路。另外一个例子,说有些初中的教师告诫学生,你要再不努力学习就让你读职业学校,这属于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的表现。还有的时候,孩子符合孩子的兴趣,适合家庭经济条件,上职业学校,但是羞于在同事之间的公开,怕面子不好看,这属于社会的心理问题。我觉得这也是吸引力的另外一些表现。

  第三,教育成果社会价值的根本影响。比如说这个高考,高考并不是对普通高中的吸引力高,你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他如果上大学的话还要上高中,这并不等于普通高中的吸引力高。那么我们的学生有些追求职业教育这个事,他也是为了达到就业的目的,达到更好就业的目的,所以他这种追求,这种吸引力,并不在学校本身,而可能在后面的教育成果的社会价值。我觉得这是要注意到的,不能就事论事。

  第四,职业教育是一个就业导向,影响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受教育者选择职业教育而就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雇主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选择,即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向。两个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和需求可能不尽一致,但最后两者的妥协平衡点在能否就业。2002年以来职业教育招生从400万到800万,其背后的原动力由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对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也有广大农民及其子女教授职业教育解决就业的迫切需求。

  第五点,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设计长效提升机制。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涉及社会观念、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教育体系等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不能简单等同于职业教育办的好不好。比如德国职业教育吸引力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也遇到了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德国的职业教育办的不好。东方文化圈中的日本、韩国都遇到过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也曾经是德国前总理提出并努力解决的问题。发生过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也不能因此认为德国职业教育水平不高。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在台湾被教育圈子被戏称为别人孩子的教育。

  第六,吸引力指标不能代表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目标,我认为只是指标,不是目标,但吸引力却是影响办学者办学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寻找吸引力不高的来自社会的和教育的原因,制定增强吸引力的改革措施和建设措施。

  第二部分是对吸引力不高的原因初步分析及其应对方向。

  第一,看职业教育的外部原因,直接原因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待遇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低。因此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第一位理由是不愿意当工人,这一点不仅在学生家长这样看,在职业教育的管理干部、教师中也这样看,即使企业调查中多数企业界人士也是这样看,工人待遇低背后原因除了社会分配问题外,我国产业结构不高,操作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组织太弱也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上述问题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学生中反应突出,不愿当工人,不愿上学校,而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中不太敏感,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为了当农民,待遇虽然不高但是有了根本的改善。这一问题随着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收入方式的调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的洗牌,有望逐步改善,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会有更多本科生当知识工人。

  第二,教育结构重心偏高与就业结构相矛盾,是造成社会忽视一线劳动者培养和个体不愿意选择处于薄弱状况的教育环境的原因。管理和技术人员比例即使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德国、日本也并不高。如德国1995年只占14%,技术工人技师为61%。到现在大概也没有超过20%,而高档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已经超过23%。作为OECD国家提出College for all的口号,使这一矛盾有人认为使这一矛盾加剧。如果欧洲国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就业大众化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亚洲国家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尽量缓解这些矛盾的办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培养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教育,这一政策符合我国的国情,近期的企业调查显示,约80%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主要靠职业院校毕业生补充。由于各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整个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所占比例不尽相同,本地中等职业教育的供不应求。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都比较大。

  第三,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的方向。关键层面要弘扬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文明特征的职业教育文化,大家应该共同努力宣传实践有中国特色的,以尊重一切劳动的职业教育文化。要通过职业道德楷模推选,职业技能大赛冠军选拔,树立职业教育文化的英雄。从体系优化上要根据终身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搭建高技能,复合人才,个人成长的立交桥。固守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模式很难做到。那种职业教育自成本科、硕士这种学校教育体系的做法,我个人认为是南辕北辙的,这是台湾的办法,他们自己也认为不成功。总之我们既不能只固守企业界的理想境界,他们的要求和我们不太一样,不与时俱进,还是要以优化整体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为重,同时对学生个人提供继续学习的便利而不是障碍,建议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新专业领域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为重点,做好高职与本科的衔接。这种衔接不一定是同一专业的衔接,现在的工业营销人员和生产性服务性人才需要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国家很缺的,而且这是高中衔接的一个合理办法,丰富我们的结构,优化整体劳动组织结构,这就做出一个贡献,同时也为个人的成长搭建立交桥。

  职业教育质量上要加强专业群基础能力建设,可能要加强专业群,不能单个专业。职业教育不仅具有就业功能,而是一种成才途径,它提供一种有别于不同教育的注重实践的学习方式,做中学学中做,适应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可以减少学生上课睡觉率,这个词说起来好像很不雅,但是这是现实的情况。使学生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实际,并非所有学校、所有专业、学校学生都要有较高程度的专业化。可能我国今后需要有不是特别大比例的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更加专,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通,原因在于我们的劳动组织现在那种简单分工还是客观存在,劳动密集型流水线也是大量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学的广一点,通一点,应对用非所求,应对转岗再就业。我们很快可能就要再就业,这种情况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个转换频率太高,这是我们面对的实际。

  第四,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和经费支持,基础能力建设比较跟上。追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科学发展的结果,但是舍不得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咨询服务投入,是达不到提高吸引力的作用。行政推进是必要条件,但代替不了扎扎实实的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学校专业和师资的专业化水平,满足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业务需求,这可能也是办法之一。

  非常粗浅,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