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八期教育沙龙:媒介素养教育(9)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 17:06   新浪教育微博

  张洁:是这样的,在学术圈因为我把这个沙龙定位的还是跟大众交流,让更多感兴趣的人了解,就没有讨论刚才在学术界的一些争论,比如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到底这两个领域的概念是什么关系,目前在学术圈里没有定论,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同时在做两个纬度的研究,既有媒介素养也有信息素养的。甚至我跟我的好朋友在争论,刚才这位老师说到了媒介与信息是什么关系,可能好多人会觉得信息素养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信息是传递消息和意义,媒介只不过就是一个装置技术等等。像您刚才提到的迈克罗汉当时最著名的观点就是媒介及信息,技术本身可能就规定了信息,这个很难理解,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手机一直都有,但是为什么以前没有微博,微博是基于互联网络技术与手机服务整合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信息表达方式,因此技术本身确实规定我们传递信息、构建信息、理解信息的一些规则。例如说电视机刚出现的时候是黑白电视机,如果看了好长时间黑白电视机的人,我小时候刚开始看黑白电视机,乍看彩色电视机的时候是不习惯的,突然变成彩色了以后,比如我们再去参加节目录制的时候,会有人提醒你请你注意你穿衣服的颜色不要跟背景相冲突,它确实是因为技术发展,本身也对信息构建是有影响的。所以才会有媒介及信息本身的这么说法。

  在我们做媒介素养研究的时候,其实我们采纳的是宽泛的媒介概念,我们认为媒介分为三层,比如说所有的表意系统,文字、音乐、光线、影像都是表意的。第二种说的各种机器、设备、装置硬件系统,第三个说的是组织系统,就是电视台、报社,这些有人参与的专门从事媒介生产的系统和组织这个也叫媒介,可能在中文一提媒体,大家就会觉得是媒介组织。刚才没有强调这个概念,就会觉得跟信息素养有交叉有重叠,现在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也在更新换代,刚开始提到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主要局限在计算机领域。比如现在中小学生都有信息技术课,但是信息技术只教孩子们怎么用电脑、如何上网,不会教孩子什么是广告、什么是电视剧、什么是流行音乐,这些内容是不会上到信息技术课里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媒介概念跟信息概念现在是不完全相等,但是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所以这位老师刚才提的,我觉得也是特别希望大家去考察的。确实现在有两个研究领域,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这两个领域各有各的发展脉络,它们并不完全一致。我觉得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这两方面的文献都看,可以看一看它是怎么回事。

  提问:我是做教育的,我研究小学教育,现在这两个问题说到一个点上,我把它通俗化了,就是我们现在的信息课,教孩子怎么使用电脑。另外刚才跟我们说必须得用这个那个,你在说服我们使用这个技术。还有一方面前面两位老师说的在用电脑时候的规范,所以这是两个领域,一个是技术,另外一个领域应该是社会学。

  提问:我是一个中学老师,非常关注公民教育的,刚才老师提到赋权这些词很亲切,我个人到日本进修的时候,看一些书,看台湾的一些书,我看到一些资料,他们的教学,我自己因为自己兴趣的原因,我看他们把台湾的媒体基本分类有广告,还有电视,还有社会新闻,我才更关心的是新闻方面的案例。所以刚才看到您的团队已经开发了跟学校做这样的教材很兴奋,所以想了解一下特别是在新闻方面或者实事方面因为这是跟公民教育最直接相关的,有一些实践案例。因为在台湾香港还有包括日本发达国家跟我们不太一样,中国社会现在,对儿童的教育和赋权的教育是比较保守。

  张:比如在媒介教学的框架里面媒介素养是一个方面,小学生没看过新闻,这是一个基础,所以在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教材里面涉及新闻的不是很多,就是因为年龄段的原因,现在跟北京17中合作,在下一个阶段开发课程的时候会增加关于新闻的内容。但是我觉得关于新闻这件事像我跟国外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很担心,他说你在中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不是可行,他们潜意识里面把媒介素养教育当成一种自由或者叫做民主政治体制之下才比较可行的这么一种教育,因为最重要的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我说你对我们中国的教育界的官员和教育界的政策可能有误解,我说我们的官员从来没有说过反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没有说过不许开展提高公民意识方面的教育,根本没有,我说只不过我们官员真的没见过怎么开展有效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所以我不认为这个方面会有红线,哪些内容不能讲,我觉得应该是没有的。在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课中,有一个您可以借鉴,我们给学生分析不同媒体对同级新闻的报道,当时是希望孩子们理解不同的媒介表达形式,我们的主题是让孩子们通过同级新闻的比较,发现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比如我们当时分析了建国六十周年游行报道,我们找了图片和文字新闻、广告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在一堂课上给孩子们分析,刚开始看文字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看报纸,因为文字很枯燥,他们都愿意看电视报道和视频报道。我说刚才一共有多少个方阵参加了游行,天空中有多少个战斗机。同学们说那得去看报纸,这时候同学发现电视不能取代报纸,报纸也不能取代电视。有摄影作品的时候,飞机在天空中飞过那是一秒钟的事,但是摄影能够凝固精彩的瞬间比视频报道能够突出重点,在这节课让十岁的孩子理解任何一个单一的表达形式不等于事实本身就够了。我们也会给孩子们分析收视率的作用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影响。

  比如向他们解释了在课堂当中通过观察来看偶像剧都是说的城里的事,为什么偶像剧播出前的广告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分析电视剧的目标受众是什么。但是不会上来就把政治经济议题就讲,而是根据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给他潜移默化地渗透。所以您感兴趣的话,我们把我们开发出来的题材给您看,您看适不适合您学校学情的改造。

  提问:我觉得张老师做的这些实践特别好,我特别觉得融合式的教育特别好,符合教育发展大趋势,现在信息大爆炸需要交汇的东西太多了,就得把好多东西放在一起,其实在高等教育里面有一个趋势。我建议一下其实现在最重要的是教育和教育者,你要跟各级教研院到那个里面跟老师开这个素养课,一旦老师有这个素养了,自然会结合到教学当中去。他会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方向。

  张洁:今天我们在场的也有北京市朝阳区教科所的老师。您说的光影响研究者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系统地去改造教师,改造父母,改造政府。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张洁老师。我们还有最后一位很重量级的嘉宾,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博士。今天的题目是数字时代,社会教育的新视角,新领域,媒介素养教育。

  王秀江:刚才主持人讲我是重量级的。其实从单位的,我最低。另外在这儿确实媒介素养教育我本人学的专业背景也不是媒介素养这个领域,所以也是不太自信。我是北师大(微博)毕业的,我在北师大一直学习哲学,我在北师大读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我的研究生和博士学的专业都是中国哲学,但是02年研究生毕业以后来到中国儿童中心,现在在中国儿童中心有十年,从2010年开始关注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这样一个项目课题有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我想先回应一下刚才我听几位专家的这些高论,我觉得刚才陈老师讲的一点非常有启发,而且非常有共识。我们大家今天在参加这个沙龙,每个人都很有素养。我们每个人提问,批判地去思考都是一种素养。所以陈老师讲,刚才我听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说我们应该跳出媒介素养小圈子,我能理解这个,媒介素养教育本身是一个工具,我们通过媒介来实现提升孩子们的素养或者是我们教育这个素养,或者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素养。最终目的是素养,所以我们有时候在走媒介素养这条路径,需要回答一个问题,素养是什么?我们要做四有新人,经常会讲到有素养的,你是有政治素养,你有知识素养,你是有修养的。陈老师讲公民素养,其实就是我们人的一个基本素养,我后面会讲到比如说我们现在讲媒介素养是读写听说,阅读媒体,只要使用媒介,其实媒介现在已经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媒介就跟你的吃萝卜喝牛奶喝水是一样。所以我们对待这个事物的时候你的批判能力,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你的行动能力,你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这件事情你做了就要负责任,其实这个素养就是这个。我非常认同陈老师这句话,我们跳出媒介素养这个小圈子来做媒介素养。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