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分会:K12在线教育还缺哪把火?(8)

2014年11月28日15:45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主持人尹俊:谢谢!接下来时间就是咱们现场问答的时间,互动问题,在座观众有问题可以直接提问。

  如何解决在线教育碎片化问题

  听众:我是北教传媒跨学网的,我叫贾志强。我在K12工作过程中感觉有三个比较让我困扰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一个是版本的问题,因为现在做K12好多学校好多版本,包括北师大[微博]版、人教版、课改版等等好多版本,小学的版本更多,上百个版本,如何能解决版本冲突的问题?这是让我非常困扰的问题。还有碎片化时间,现在小学好像相对来讲碎片化内容宽松一些,现在初中、高中,尤其是高考[微博]之前的高二、高三基本上没有什么碎片化的时间,如何让K12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这是让我真正困扰的问题。还有一块O2O,线上线下如何无缝对接,现在很多做在线教育感觉质量都挺高的,用行外人的话讲不接地气,跟线下不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发挥不出他的作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教各位专家。

  林桢:第一个您问的是版本的问题,第二个是碎片化的问题,第三个是学科的问题。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兰琦来回答。第二个,碎片化的学习从我的观点,我觉得这是一个伪概念,特别K12的阶段来讲,我觉得学习是需要专注、需要完整的学习,我倾向于用完整的时间,比如超过半小时或者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至于有一点碎片化的时间,我觉得让孩子们玩吧。K12阶段,学生要进入一个学习的情境,开始进行学习活动,最后产生学习效果,这个我觉得通过碎片化可能是没有那么理想化能够做到的。但现在,可能很多所谓教育行业的创业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就鼓吹学习应该碎片化。碎片化更适合娱乐这样的东西,不用动脑子,读一条新闻、看一个视频,这没有问题,这几个领域的行业也的确说明碎片化应用的发展是超乎寻常的发展的。但学习或者我们特指K12阶段的学习是需要完整的时间。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学科版本这个事兰琦有很深的思考,请他回答。

  兰琦:学科是这样的,各个版本,如果从版本差异去比较你会发现你很痛苦,因为可能顺序包括讲的内容差别都很大,如果你把指示体系搞清楚了,你说把特的知识变成比较小的颗粒,这些小的颗粒是可以有机的组合成各个版本的,比如说人教A版和人教B版,很可能就是知识点排序顺序不一样、讲述的知识不一样,或者有的版本和其他的版本之间大体主办内容不一样,只是一些选修方面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回到学科本质上来,也就是说你把这个学科研究透彻了、把他的指示体系搞清楚了,每个版本都可以通过这个知识体系把他通过有机组合的方式还原出来。

  这个方面快乐学的数学产品,就是用一个知识体系去支持初中的12个版本和高中的6个版本的,我认为只有这样子做才可能有效的避免版本和版本之间,其实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这样去处理,你就会很痛苦,因为你同样的东西可能要做无数无数次。我认为其他学科,除了数学之外的其他学科,你想要完成这个版本的一个支持的话,尤其是现在教委,可能马上就要对这个教材新的改革了,你不界定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定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邓兴军:我给您提供一个思路,因为我的报纸可能将来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实际上国家对每门课都有固定的教学大[微博]纲和要求,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研究一下,包括我们的语文、数学、外语及其他的学科,他的知识点是大同小异的,对于我们网络来讲有很大一个好处在哪儿呢,你可以同时把这些内容全上上去,但是可能您会觉得有这么多的版本我怎么去处理。我提供一个思路,你把这个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就是说你可以把所有版本的内容都研究一遍,但有很多他实际上是相同的,有些是相异的,你提供模块化处理之后,他涉及到哪个板块自己就去选了,比如说速教版的语文里面是什么内容,共同的地方有一块,不同的地方要有另外一块,我觉得在网络上是比较好处理了。提供一个思路,仅供参考。

  张晋巍:刚刚说碎片化时间,确实是很困难的,但是我提供一个方向,这些初高中的学生,至少每周会在培训机构呆4个小时,比如说跟我们合作,我们有几十万的学生,在全国有300多家店,可以跟我们合作。

  听众:听了你们介绍反复的强调效果,我感觉你们研发的这个东西究竟和高考的效果有多大的相关性,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省的招生办的人,他们出来之后做了一个高考咨询公司,他们把历年来这些高考的题都经过了很多遍,他已经做这个东西快20年了,经过了很多遍的研究,而且研究出题的人,出题的人他们是有一个框子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分数不能差距拉的太大,就是你题太难了拉的差距太大,题要太容易了又没有拉开距离,这样好的学生不愿意出来,所以出题的人他们是有一个框子的、有一个思路的,他们反复的研究,所以他们每年都要在高考前开这个咨询会,生意非常非常好,可以说都要通过朋友介绍才可能参加他们这个小圈子。所以我说,你们说你们这个东西效果、效果、效果,最终取得效果,其实你这个东西和效果有关系不是很大,不如他那个效果好。

  搞数学,我认为你们最主要的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数学的思维,用数学这种思维来观察世界,来为他的物理、为他的化学、为他的其他学科打基础,你们不要偏离这个本质,如果你们要弄到了说我就是为了提分,你们肯定是走到一个误区上了,都不如刚才我讲的那个。这个意见不一定成熟,供你们参考。

  主持人尹俊:我们嘉宾会有很好的回应,我已经发现嘉宾都跃跃欲试想要回复您。

  林桢:我理解您的疑问是不是:快乐学是这样一种用数据来去分析考试的分析学科的系统,最终能产生多大的效果、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另外一个,假设出题人,或高考命题人,来办一个咨询班,这样哪种效果更好?我觉得是这样的,当然出题人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你也知道国家对出题人有一定的保密期,也不可能说一边高考命题一边做商业活动,所以这个可能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剥掉这个限制不讲,回到根本上来说,如果说今天高考命题是A出题专家和B出题专家,但考试是一个科学的行为,对难度区分度是有要求的,比如区分度希望控制在0.55左右,差异度不应该是太大的,就意味着A、B专家出题本身是不应该有太大差距的。

  再有我们想分享的一个观点是说,今天就算是北京或者说全国高考最有经验的的老师,你去他一个问题说,高考哪些知识点常考,他会告诉你函数的单调性、三视图等等。但是你换一个问题说,请问哪两个最经常放在一起考, 10个里面有9个会被你问住,因为这种超大数据分析是人脑不善于处理的。

  第二部分,考试是不应该学生生活的全部,我本人曾在爱奇艺工作,中间有个小插曲,因为大家知道爱奇艺在早年的时候就没有UGC(用户创造内容),有一些外国的投资者问,你们为什么没有UGC,我想这些最终可能只能从文化上找原因,所谓文化上找原因就是,可能中国人跟外国人比起来不是那么善于表达、不那么幽默,文艺上差一点点。你想想为什么有这些差别呢?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得要应付考试,大量的时间在考试,快毕业的时候要找工作,找工作的时候要拼命攒钱、要买房简单一概括就是很苦,其他时间都被这些东西占区了。相反看美国的同龄人在干什么,他们就有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绕这么大一个弯子归因一下,文化问题很多可以归于教育上。应试教育浪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所以没法做其他的事情。

  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这么重大的矛盾,在时间上几乎不可调和,我觉得应该用科技来解决,向互联网去寻求科技红利的,不用说我寄希望于谁来一个高大上的改革,或者只依靠一个自上而下体制内的改革解决问题,这个改革往往都是“五年规划”,对于多数K12的家长[微博]来讲,五年我的小孩都从中学几乎读完了。这是我们的回答,希望用科技来解决这个问题。

  尚俊杰:今天聊的挺好,虽然说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是不是还有点奇怪,谈着谈着,一谈到K12在线教育好像最后就归结到K12培训,其实K12教育信息化广阔了去了,因为我们一般跟政府主管部门或者教育行政局、教育局联系比较多,他们的K12就是信息技术在K12的应用特别广泛,他们需要很多,比如说现在国家提出要征几千套虚拟仿真产品,企业拿不出来,企业没有拿出来,比如说特殊教育,国家现在投巨资搞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产品几乎没有。因为我们可能过去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多都是从互联网行业转过来的,自然而然的都是奔着BAT去的,BAT的模式,实际上K12这个领域多了去了,你们以后可能眼光稍微放宽一点可能会会有很多商机。

  邓兴军:我回应下这位老先生的提问。我觉得对于在线教育来讲或者对于我们校外培训机构来讲,最主要的先要解决学校和家长的短期目标问题,就是说尽快的把他提高成绩,否则他就不来了。第二,学科素养的问题,实际上学科素养是一个慢工夫,是一个教育的长期目标。学科素养高的学生考试成绩一定好,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见得学科素养就好,这个是一个真理。

  第二,关于命题的问题,我想举一个我这边的例子,有一年我在做报纸,就登了一篇文章,“我想让我的孩子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成为了当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是一模一样的,我记得采访的角度都跟当年的作文是一样的,其实我们是没有任何预感的,在国家对命题人的要求里边都做的非常详细,你只要参加命题了,你在多少年内是不允许公开身份的,就是你不能跟别人说我曾经参与过什么命题,还要去做这样的讲座,这个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第二年,我们在每一年命题的时候都采取了回避的原则,就像刚才主持人提出问题的时候说,哪个知识点和哪个知识点经常结合在一块的,经常结合在一块的我们就经常会回避,重点和难点会考,但是会回避。所以说押题我们很多时候要擦亮眼睛,很多时候就听听热闹,只要我们素养高了、学习好了分数自然就会高了,跟听不听命题老师的讲座关系不大。

  张晋巍:我说与其这帮这么牛的老师在线下能研究成这么好的东西,只给小圈子的人,不如去找一个更有技术的人把它互联网化,让更多的人受益,我觉得这个才有更大的价值。

  主持人尹俊:今天我们也聊的非常尽兴、非常开心,可能时间也远远超时了,再次感谢今天的五位嘉宾,也再次感谢各位听众,来到现场聆听我们这场高峰论坛,同时感谢今天到场的兰琦,我们今天中国教育论坛的K12教育的专场就到这里了。再次谢谢大家,再见!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workshopK12在线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