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爱与泪滴
http://www.sina.com.cn 2001/01/17 13:00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浪人柳无缺
各种艺术形式里面,总是逃脱不了爱,在诉诸视觉的种类中,更是少不了对爱的刻画。而对爱的讴歌,更是从古到今,绵延不绝。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就大多是“淫奔”之作,不论是搔首踟躇的窈窕淑女,还是早上赖床的男子,都让我们有着一种纯洁的冲动,向往那个时代,向往那个地方,在水边,或者在城墙的边上,在萧萧的落叶里,等待那个巧笑倩兮的女子,或者是一个女子,在集市上等着那个后来负心的蚩蚩的氓。
也许这就是爱的本质吧,如同热火一样激烈,而后却是长久的淡而无味,或是谁负了谁,从而爱成了灰。
那时是一种纯粹的爱,而且大胆、直接,没有遮遮掩掩,想爱就去爱了,爱了就去做了,无论是梦中的情人,“宛在水中央”,还是热烈的约会,在郊游中的嬉笑打闹,还是多情的苦恼,“彼狡童兮”,都是很明白的、直接的,大胆的,“谓汝不信,有如?日”这是多么坚定的一种爱情观啊。
就是在物质上,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爱意,“匪为报也,永以为好也”。大家即使分手了,也是谁都不欠谁的,谁也不会觉得吃了什么亏似的。至多是一种哀怨和悲苦,“微我无酒,以翱以游”。
但后来随着女人地位的下降和王权的加强,男女之间不再是一种平等的恋爱关系。到了汉魏六朝,就出来了很多怨妇,“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但是前夫对前妻还是很有感情的,新人长得虽然好看,可是“手爪不相如”,就是干活不太行,可人长得漂亮,可见当时的生产状况已经有了不少的改进,即使是不大会干活的女孩子,只要漂亮,一个男子也可以独立负担得起了。但男子的话中还是无意中流露了对前妻的一些留恋的意思出来。
可是到了张衡那里,“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时候,就有些拿女人调笑的意思了,美人送我这样,送我那样,送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我该怎么办呢?我也就回送她很多东西吧,可是“何以报之”却是和“匪为报也”有了一段距离了。
曹丕就更过分了,以王子之尊,竟然模仿一个女人说话,“君怀时不开,贱妾当何依?”,说他尊,是因为王子读书多,更应该尊重女人才对,现在却摆出一付同情的姿态,把女人当成扇子来用,到了冬天就放了起来。而那种“感君无限意”的男子已经不多见了。
李延年虽然比曹丕早,可是要说对待女人上,却是比曹还要没有顾及,绝世独立的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最后还很厚颜地提醒汉武帝,“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说成白话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引得汉武帝色心大动。而这个佳人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的姐姐。这可是有点意思了。
有人可能会说,其实,古代诗歌里的女性,其实是隐语,不是真的就是说女人,而是借用女人来抒发政治志向的。古时的君主象老虎一样,臣子战战兢兢,是不敢说不得志的,只好装作一个女人,象心爱的男人示爱,实际上却是说自己的。
我自己倒不这么认为,虽然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对的,但我自己倒宁愿相信女人就是女人,而不是作了男人意淫的工具。
欢迎访问新浪文化文学专区,赏读更多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