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司考冲刺必备:法理学和宪法学讲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15:57   新东方在线

  法   理  学

  一、法的概念的争议

  1.争议的焦点

  围绕着法的概念的争论是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依据人们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对法与道德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大致可以将法的概念区分出两种基本立场:法律实证主义与非法律实证主义(自然法)。

  2.法律实证主义

  (1)基本主张

  所有法律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在定义法的概念的时候,没有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和道德是分离的。具体说来,实证主义认为,在法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即实然法和应然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

  (2)法律实证主义关于法的概念的分类

  法律实证主义是以下列两个要素定义法的概念的: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以这两个要素的联接不同,法律实证主义关于法的概念可以分为:

  ①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如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

  ②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因素的法的概念,如分析主义法学,代表人物如奥斯丁、凯尔森、哈特。

  3.非实证主义理论

  (1)基本主张

  所有的非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与道德是相互联接的。

  (2)非实证主义关于法的概念的分类

  非实证主义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因素,同时也包括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以这个三个要素的不同联接为标准,非实证主义的法的概念可以分为两类:

  ①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定义要素,以传统的自然法理论为代表,

  ②以三要素同时作为法的定义的要素,如阿列克西。

  二、法的本质:正式性、阶级性和社会性。特别注意:

  1.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国家性)体现在形成方式、实施方式和表现三方面。

  2.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中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极大的权威性。

  3.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或曰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社会性是指法的内容最终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

  三、法的特征:大纲规定法一共有六个特征,注意以下重要问题:

  1.规范性的三层含义:①对象的不特定性;②时间的前瞻性;③适用次数的反复性

  2.普遍性(①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和约束力。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法律的内容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

  3.国家强制性(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和程序性(法律通过程序保证实现)。就一般情况而言,法律是一种最具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最后力量。

  4.法律具有既关注权利又关注义务的双面性,而宗教规范和道德规范具有仅关注义务的单面性。

  5、法的可诉性

  (1)可争讼性。即:任何人均可以将法律作为起诉和辩护的根据。法律必须是明确的、确定的规范,才能担当作为人们争讼标准的角色。

  (2)可裁判性(可适用性)。法律能否用于裁判作为法院适用的标准是判断法律有无生命力、有无存续价值的标志。

  四、法的作用:考试的重点在法的五个规范作用的对象和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1.规范作用的对象

  (1)指引作用:本人的行为;评价作用:他人的行为;预测作用:相互行为;教育作用:一般人的行为;强制作用:违法犯罪行为。

  (2)指引以指引的对象是否特定,可分为个别指引和规范性指引,规范性指引以行为人是否具有选择的自由分为有选择的指引和确定性指引。

  2. 成文法局限性及其克服

  从“法律是人们行为的标准”,可知:

  (1)法律应该是前在的,法律应该在行为之前存在,今天的法只能用来要求人们明天的行为,而不能用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故法(不溯及既往 )。

  (2)法律不能模糊不清,否则人们会无所适从,所以法律应该是( 确定的)。

  (3)前在的、确定标准,导致了行为的后果是(  可预测性 )。

  (4)法律不能朝令夕改,变动不居,否则人们会无所适从,故法律应该是(稳定的 )。

  (5)法律不能互相矛盾,故法律应该是(统一的)。

  (6)法律是不特定的人的行为标准,所以法律不应该之关注人的行为的个别性,而要关注行为及条件的共性,故法律应该具备( 一般性 )。

  (7)法律不能秘而不宣,法律应当是公开的,故法律应该具备(公开性)

  但是:

  (1)法律应该是前在的,但是立法者的预见能力是有限的,故法律可能是(有空白或漏洞的);

  (2)法律应该是确定的,但大多数语言是多义的,故法律可能是(不确定的);

  (3)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社会关系式频繁变化的,故法律可能(滞后的);

  (4)法律应该是一般的,但是案件是个别的,故法律可能是(僵硬的),从而个案不正义。

  五。法的价值:

  1、价值的种类:秩序、自由、正义。重点掌握:

  (1)对秩序的追求即对法的安定性的追求,法的安定性有两层含义:

  ①法律本身的安定性,即法律的确定性、可预测性;

  ②通过法律所达到的社会秩序本身的安定性。

  (2)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及其何时及何种情况下可以对自由进行限制。限制自由的理论有:伤害原则、冒犯原则、法律家长主义原则、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3)正义的核心是平等。

  2.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1)价值位阶原则:价值排序:自由>正义>秩序

  (2)个案平衡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个案平衡

  (3)比例原则:为了某一较高的价值而要对某种较低的价值进行限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司法频道 司法考试论坛 司法考试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司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