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滨滨分享:构建生命成长的课堂(组图)

2013年12月01日14:20  新浪教育 微博   

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原野

日坛中学 张滨滨

  一、构建生命成长的课堂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那是因为在诗歌里有最真的人性、最善的灵魂和最美的人生。仔细想来,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不正是凸显我们最真的人性、激发我们最善的灵魂,寻求我们最美的人生吗?所以,怀揣诗意,我跋涉在教育的道路上。

  (一)、寻找我的课堂

  从1996年7月站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整整1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12年了,这一路走来送走了千余名学生,上了近百场公开课,应该说我和我的学生,我的课堂早已密不可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过生与死的价值,共同品味过人生的苦乐情愁。在先贤哲人语言和思想的背后,我也总在思考:我的课堂到底是什么?

  刚踏上讲台时,我认为课堂就是“教学生学”,于是我努力的上好每节课,利用假期家访谈心,不放过每一次大小考,复习复习再复习,落实落实再落实,甚至于把背不下来的书的学生留到了晚上九点。付出自然有了收获,可我很累,不快活,有时会问自己:生命就必须要这样在繁琐、枯燥、千百遍重复中度过吗?必须只能成为一支蜡烛吗?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我困惑而迷茫,想摆脱而又无所适从,急迫的想要找到出口,想要突出重围。

  别无他法,只有回到教学的原点,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出路。今天看来,就是期望自我的专业成长,今天的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像蜡烛一样的奉献上,而是要努力成为一盏探照灯,长明灯,在课堂上只有自己进步与成长,才可能引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所以,好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二)、构建生命成长的课堂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更为“沉重”,因为它不仅要体现学科知识价值,更是文本价值、课程价值、历史价值、道德价值、哲学价值、师生人生价值等多重人文性的重叠显现。所以,每一堂课,甚至于练习课都应该凸显其独特的人文性。

  就比如简单的背诵默写,总有那几个学生,背不下来或背不熟,如何处理就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果你认为“背不下来没关系,抄吧!”,那在潜意识当中已然有把“学生是教师对里面”的嫌疑,而我的要求是:“能默多少默多少,只是不能抄,也绝不罚。”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诚实高于一切,并且要受到保护和鼓励,决不能因此而受到惩罚。对于没默下来的学生,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等待”,与学生商量,让学生自己设定默写的期限,给他们充足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他们也会顺应这样的期待,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以“教师”为敌,更不会与“知识”为敌。这就隐含着信任、期待、守诺、尊重、诚实等多种价值的体现,当然总有那一两个学生还是背不下来,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出现,作为学生的帮助者,倾听他们背不下来的烦恼与痛苦,要告诉他们如何结合内容,结合关键字词,结合内在逻辑去背诵,一定是他急需你的时候你才出现,这样指导才会更有意义。我非常认同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了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生,是后进学生帮我学会了怎样教后进生;我总是与学生商量着怎么学、怎么教。”与学生“商量着”来,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平等与民主,更重要的是给予一种成长的无声力量。

  生命成长的印记构成教育的丝丝脉络,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为明显。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在我的课上“直面人生”是永恒的话题,有精卫的执着,子规的痴情,荆棘鸟的坚忍;有蓝桥的信诺,断桥的浪漫,鹊桥的守候。我们在课上探讨“王淡人”的洞彻、“桑地亚哥”的笃定、“西西弗”的不为所动;关注男性与女性的价值互动、人的困境与悖论、个体与集体、社会的关系、自我对话、人之境界、生存与死亡的意义,智慧与哲学;思考爱心与公正,谅解与规则,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告诉他们人生的痛苦,无奈和妥协并不可耻,但绝不能麻木;成功的标准也绝不仅仅是世俗化的,对生命局限的不断超越,最终努力达到生命意义的圆融,更是我们每一个师者、生者的毕生追求。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和学生能被文学的衣襟牵引,看千种人生,品万般滋味,从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寻找想成为的身影,这是一种存在的幸福。因为我深知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不仅在于自然生命的内在动力驱使,更在于生命的社会性成长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当学生“以梦为马 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时,他们会用最美的人生姿态前行,那就是我的教育终极目标。

  二、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原野

  原野上的生命是活泼自然的,吸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与山岳相伴,与江河对话,顺应天地,不急不躁,经风抗雨,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教学中“怎么教”的境界。(一)、变易教学策略的应用促进师与生的互动,生成“有趣”课堂。

  “有趣”的课堂绝不仅是“有笑”的课堂,真正能让学生把“兴趣盎然”坚持到最后的,除了自身兴趣外,还有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与脑力激荡,这恰恰应了“趣”这个字的深层含义,即主动获得,快乐分享,这也正是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

  我第一次使用“变易教学策略”是在2005年11月,当时应海口市政府的邀请,由北京市教委组织“百名优秀教师观光讲学团”赴海口讲学,其中高中语文授课任务是由我来承担,讲授《胡同文化》。其中一个教学设计环节是体会汪曾祺的语言特点,比较困难的是海口的学生无法体会京话的独特韵味,而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风格,惯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直接说特点,学生找也好,读也好,来印证这一特点。为了让海口的学生体会或感知汪曾祺的独特语言魅力,我运用了“变异”,通过对文本语句的“变异”达到一种对比,进而体会语言的魅力。

  【原文】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 嘿!

  【变异】不必说金黄色的窝头,深紫色的腌萝卜,也不必说臭豆腐流溢出的香油味,单是小小的一碗白菜虾米皮清汤,就有无限滋味。

  当时学生都很惊讶,他们觉得特有意思,因为“变异”句是模仿鲁迅《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学生不由得思考讨论两句话之间差异,有比较句式长短的,有比较两句节奏的,有讨论独字句的,把学生的讨论要点连缀起来,加工提炼,就形成了对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的认知,这种认知是从学生对知识“变异”而产生的“趣”出发的,自觉地思考,自主地探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无需教师概念性讲授。这也隐含了我的一种教育观念,即真正的学习不是内化的,而是生成的。 

  自此以后,“变易教学策略”大量的使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并逐步提升、完善。比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探究重点文段的行文脉络,体察简劲从容,随理融情,丝丝相扣的理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给学生搭了一座桥:通过删、改、调、换等方式,把第二、三段整合成夹叙夹议一段。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思考、讨论、比较、删改,解释形成了“变异”段。

  【变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余观华阳洞亦有所得。洞下平旷,有泉侧出,夷以近,则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以险远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故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有力以至,有物以相,随之以怠,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