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南开之父张伯苓 > 正文

北京大学艺术系副主任彭吉象谈观后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08/18 15:18  新浪教育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系副主任、评论家)

  看了20集电视连续剧《张伯苓》有很多感想,季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它同样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讲得非常好。一个大学留下来的不光是书本的历史,每个大学教室是留下的建筑,更重要的是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代一代人想起了这个学校,有了集体的回
忆。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我也去过南开大学,校园里面的花园还有张伯苓的雕像,电视里也反映了,这就是历史的记忆。

  所以我第一个感受就是说这个电视连续剧是非常成功的,周振天先生讲的,他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不是写一个学校的历史,而是通过张伯苓先生这位教育家反映了南开,甚至反映了整个中国。而且可以说张伯苓先生他们这一代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始,我是这么看的。可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一批现在的著名大学纷纷创立,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时候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高校?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候,经过了百年屈辱,八国联军两次入侵北京城。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当时出现了实业救国,也出现了文化救国,比如说鲁迅等等。当然也出现了教育救国,张伯苓先生是一个非常卓越的代表,但是还有一批,比如说蔡元培先生,基本前后同时的。我记得是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1919年张伯苓先生创建了南开大学,这个不是偶然的,在历史的偶然当中存在着必然,在历史最危亡的时候,一批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要拯救这个民族,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的素质与文化。所以鲁迅先生是弃医从文,张伯苓先生是弃武从文,这样一批人担任起了重大的责任。电视连续剧在这一点上有了充分的体现。他的一生是有传奇性的,张伯苓先生当过北洋水师军官,同时又搞教育,可以说是淡薄名利,宁静致远,先后创建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重庆南开中学,一系列的学校,而且后来南开和北大、清华还有关系,就是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合就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的,在历史上有渊源。所以他的经历是非常值得书写。电视连续剧,为什么抓人?就是因为一开始不是平铺直叙,一开始就是在矛盾冲突之中,第一集就抓人,第一集在矛盾冲突中,大家想看。“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香山双新别墅,毛泽东一定要周恩来劝张伯苓留下来,那边是蒋介石父子两次挽留” ,大家很有兴趣,为什么张伯苓这个人物这么重要?国共双方极力挽留,看得出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人不知道张伯苓这个人,教育界知道,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知道的,40岁以下的人是不知道的,除非搞教育的人知道,不搞教育的,别的学科的中青年教师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电视连续剧一开始就抓了这一点。其实张伯苓一生是很有传奇色彩的,因为周恩来是他的学生,电视连续剧里充分展现了,确实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地位,有影响的一个人物。

  北大、南开这样的大学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这一批高校成为了五四文化的发源地和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所以说新文化运动,甚至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是和高校里的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关系,毛泽东从北大出来,周恩来从南开出来等等。电视连续剧紧紧抓住这一点,通过张伯苓一个人物展现了一个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的一个时代,一批教育家承担起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重任,张伯苓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作为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很多启示,到底什么是大教育家?我个人在高校里面,认为大教育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的见解和不懈的追求。而且应该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作为先行者和示范者,自己首先要做,而不光是理论,而是先去做和示范做。此外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大教育家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人格的魅力非常重要,电视连续剧在这一点上非常重要,他重点讲了人格的魅力,这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很多观众不是搞教育的,可以说教育者是观众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人不是搞教育的。电视连续剧就是用了很多感染人的故事,抓的很不错,导演,包括演员,演的非常合适,如果换一个人真不行,唐国强有一种气势。而且用了很多细节,比如说张伯苓剃头的事,可能也是振天的得意之笔。

  (周振天: 真有这个事。)

  彭吉象:

  越到困难时候越剃头,一方面是立志,另一个方面是把自己搞得精神一点,细节抓的很好。类似的细节强化了张伯苓先生人格的魅力,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黄老师、胡老师谈到电视连续剧《张伯苓》不仅真实记录了张伯苓先生的一生,包括南开大学的历史,包括中国现代教育的简史,同时留下了今天很多思考的空间。比如说张伯苓和他的弟弟张鹏春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比如说蔡元培先生特别提倡美育,我体会他以美育替代宗教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文学艺术作为人的精神家园,人除了物质追求以外还有精神追求,不信教的人在哪里寻找精神家园,可能蔡元培就是文学精神,以美育代替宗教,是在文学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寄托。张伯苓先生亲自导演、编剧,不单单是演一个剧,而是把演剧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应该具备。这一点给我们很多启示。

  第二,张伯苓一生以在中国兴办新式教育为己任,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又考虑我们国家的国情,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的启示,国家有一个985工程,就是1998年5月份当时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北京大学,视察北京大学期间和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就提出了985工程,现在北大、清华为这个目标努力,所有的工作以这个为中心。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间,张伯苓先生教育理念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尤其是胡老师谈到的,西方教育有很多好的经验,是不是照搬?未必。包括他们教育的观念。哈佛大学的教育经费是北大的几十倍,这个怎么比,我们发挥我们的特点。我们办教育的时候,很多学科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不懂经济,但是我觉得经济上,如果完全搬西方那套未必合适,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用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来办发展中的经济,肯定是不行的。我经常参加他们的讲座,很多观点都很有意思,大家在发表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张伯苓先生学了西方宝贵的东西,但是绝对不会脱离中国的国情,所以把南开办成“土货化”南开,肯定有他的想法。

  刚刚播完《张伯苓》,9月9号是教师节,教师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播完《张伯苓》电视连续剧,这点我想起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育工作者的时候说教育工作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一流的学校以一流的教师为主,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工作者,电视剧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张伯苓的一生,是很好的文艺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