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南开之父张伯苓 > 正文

清华校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显章隐《张伯苓》

http://www.sina.com.cn 2005/08/18 15:18  新浪教育

  胡显章:(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刚才北师大的黄老师从戏剧的角度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材料,我再从教育方面谈一点想法。

  我总感觉这次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件盛事,因为张先生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业绩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且今天通过电视剧,通过大众传播,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现实的意义。所以看了以后我感觉这个电视剧是三性统一的好作品,过去我对张伯苓有所了解,知道是

南开大学的重要创始人,是教育家,对中国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起的重要的作用。而且因为他是清华老校长王大忠的老师,又是西南联大的领导人,所以感觉到跟清华有着天然的联系。

  我看电视剧第一集的时候,看到蒋氏父子三顾茅庐,劝他到台湾和美国,我们的周总理也劝他留在中国。他到底为什么在中国的教育界有重要的影响力?开头非常好,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随着历史幕布的徐徐拉开以后,的的确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当中,寓意深长的历史画面,展开了这位教育家的博大,说出了他的业绩,而且他的业绩是横跨教育、体育、艺术等很宽的领域。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南开,对中国的文化界、教育界都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界仍有重要的启迪。

  下面联系当今教育界的实际,特别是清华大学谈一谈我的观后感。张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就是永远的民族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灵魂,大家知道他是水师的毕业生和军官,联想到中国有优势的海军被日本打败了。所以不仅仅发出了“中国不亡有我在”,体现了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留下了创造新教育、创造新人才的思想。特别他说南开学校应国难而生,电视中反复出现教育救国的场景。所以我感觉欲洗国耻成为电视剧的一条主线。

  再一个就是张伯苓先生基于改变中国济贫济弱的根本出路,始终重视对人的教育,针对当时中华民族的愚、弱、贫、散、私,对南开大学的教育方针,张先生提到以德育为万事之本,制定了日新月异的校训,教育学生努力争能,成为爱国为公,服务社会的人才。特别是张先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他认为这样的人才必须从小做起。这样的看法都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现代的中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旧中国不可比拟的,而且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教育,在大学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风貌与民族复兴的使命是不适应的,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泱泱大国应有的文明境界也是不适应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确确实实还有非常艰巨的建设精神文明的任务。甚至还要做许许多多人之初的工作,我看到电视当中提到张伯苓为南开制定的40字的容止格言,使得学生一进学校有整洁的良好精神风貌,从大事着眼,小事入手,这种做法不仅是基础教育参考的,还值得高等教育参考。

  现在我们在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教育部系统抓了整整十年。文化素质教育注重的就是基本的做人教育,也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在这个方面,我们十年之内教育界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积累了好多经验。最近我们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委员会的几位专家拜访了周济部长,周济部长肯定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成绩,他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一定促进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教育结合,提出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大学精神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是抓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把这个作为大学精神的主题。在当前重温张伯苓这样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深入贯彻和理解国务院关于精神建设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一点《张》剧给我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张先生的事迹证明办教育一定要重视教育,张先生创办私立学校,常常为经济危机困惑。就像刚才杨书记谈到的,他是越做越远,提出了“南开南开,越难越开” ,他以合乎现在的学校宗旨为准,顺民义、弃小利,不怕权势,不怕经济损失,使学校成为最干净的地方,不使如同一张白纸的学生被假、丑、恶污染,因为这样,他拒绝了不干净的捐资。另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有加,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免除了他们的学杂费,为他们捐献了奖学金。我们联想到当前民办学校的功利性色彩非常浓,我们有很多的学子因为贫困辍学,而一边在办贵族学校,反差特别鲜明。而且在我们高等学校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理想的异端,还有的学校在走产业化之路,规避了教育规律,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宗旨,甚至使金钱污染了本该是一方圣土的学校。所以在教育领域的腐败现象引起了广大老百姓的强烈不满。所以我感觉张先生当年重视精神境界的办学理念,对今天的办学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还有一点感想就是张伯苓办学的道路对我们重要的启迪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日新月异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努力开拓国际视野,但是同时还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学习所需,坚守国家和民族的立场。我看到这个电视剧当中有两个场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冲击,一个就是张先生为了向走在前面的国家学习,去欧美吸取办学经验,而且引进了洋教授,一位叫约翰,不仅听到他的大舌头的英语不行,而且听他公开地宣扬列强侵入中国,而且非常带有侮辱性地说中国人是野蛮人。再一个是轮回教育的争论,国外的博士、硕士占了四分之三,出现了归国教师离开了外国讲义讲不了课,不结合中国的实际,甚至没有美国的蚯蚓不能做实验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所以在南开周刊中发表了轮回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有点偏激,但是指出了要害的问题。当时张伯苓苦口婆心做教授和学生的调解工作,没有做下来。后来李叔同送来无画之画,当时梁启超等三个人破这个画的意思,给他很大的启发就是教育要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后来张先生提出了办“土货化”的口号,培养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人才。这样的做法,我感到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也联想到清华,当时梅贻琦(张的学生)在1927年的时候还是做教务长,对临别的学生有赠言,“要研究事实,要根据事实推求真理,对真理信守,美国社会中有我们汲取的,有我们应该避免的,最后劝诸君在外国不要忘记了祖国” 。在新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提出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提出来必须做到不为书,不为上,不为洋,只为实,一般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一条教育道路,具有重要特色的办学之路,这与张先生的办学思想是相通的。联系清华的状况,确实都是在走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但是也存在着南开相似的问题,一些海归教师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当中,起初照搬西方的思想。比如说管理国家的人才,只讲美国的一套政治学,只讲美国的,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我们培养这样的人才怎么适应中国的需求呢。有的学生也向学校反映这样做是不行的,我们到底使我们的学生为谁服务,也存在着办什么教育,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所以存在着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问题。张先生的这种思想和理念,对现实教育还是有重要作用的。

  总的来讲,《张伯苓》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应该让高校的师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可以作为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资源,也是学习的好范本。同时我还联想到中国还有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比如说周培源、匡亚明等等,应当在屏幕上出现更多的反映他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与教育业绩的好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