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南开之父张伯苓 > 正文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谈《张伯苓》观后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08/18 15:18  新浪教育

  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对个人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大家都谈了不同学界的观点。

  首先对摄制组和编剧表示敬意和感谢。我个人觉得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太少了,张艺谋的《一个和八个》成为我讲课中的重要的一个例子,影视作品中反映教育的题材已经很少
,反映教育家的题材更少了。张伯苓,这样重要的教育家这是第一个。一个民族的时代的精华是集中在哲学里,我想就思维方式来说是集中在哲学里,但是就活的活动形态来说应该集中在教育领域。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文明史,其实每个时代都有那些最优秀的人,他们追求社会理想、道德理想集中在教育活动中,集中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

  就这样的意义来说,张伯苓其实对杜威的思想是有认同的,杜威也是把哲学思想作为教育思想的实验室,我们的影视作品如何反映重大的能够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题材,确实是影视工作者的责任。我们现在是什么时代?这个时代是以科技为基础,以利益为驱动,以消费为目的,以广告媒体为导向的时代,这个社会是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如果大家还不认识的话,任其发展的话,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部电视剧以视觉为形式,展现了一段历史,回放了一个人文遗存,常常觉得看教科书很烦,就是因为编书的枯燥,最后为了钱编的时候,真是很麻烦,所以这样的一个东西比教科书更丰富,更具体。它比史料更直观,所以作用和功能应该是很大的,所以我们非常寄期望于这样的形式如何把它的功能、价值挖掘到最大的程度。这是我们社会所期待的。

  我们作为教育研究者,我感兴趣的,或者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个片子引发了我们对张伯苓更多的兴趣,对那段教育历史更多的兴趣,把它作为研究教育历史、研究教育文化现象的一个典范,其实教育是很独特的现象,它需要好好研究。我认为现在中国教育出现的这种情况,原因之一,众多的原因之一,包括对教育史的不够重视,对教育史的开掘、反思,以及整体性地研究教育的意识不够,不能整体性地历史性地综合地研究,常常为眼前的东西遮蔽,做出很多眼前看很对,但是长远一看不对的事情。教育常常是很隐性的,不是很快彰显的事情,所以教育的评价都是事后,需要经过反思才能认识的。通过这个片子唤起人们对教育史的认识,认识价值是很大的,认识功能也是很大的。我自己觉得应该把它作为这个来考虑。

  除了感动和钦佩之余,应该通过这个片子,引起我们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反省和思考。反省和思考什么?

  1,我们可以重新回头思考一下张伯苓为什么能办出这么好的教育,这么好的学校,外部条件是什么,环境条件是什么?个人的内在条件是什么?我觉得是今天汲取宝贵历史经验的很重要的地方,回头看,不知道对不对,我翻了一下重庆南开中学很多学生写回忆老校长的文章,他们做了一个回忆录《沙平岁月》,很多学生写的文章。我们现在鼓励教师做反思,是很时髦的教育研究的方式,但是有没有想过反思不仅是教师写,我们要看看学生怎么说的,学生感受什么,我们教育是不是回到以学生为主上,部长们、局长们搞的东西再多,也有不全面的地方、脱离实际的地方。这个东西就是从学生的角度看张伯苓校长怎么办学。从这个资料知道有一个消息,军阀混战,政府无暇顾及教育,使教育有了一个宽松的条件。我想这里面有一个东西,教育既是为社会的其它功能服务的,跟政治有关系,跟精神有关系,也为他们服务,但是教育也是独立的,这个东西很多人忘记了,只是强调教育为政治、为经济服务,但是教育更本质的是什么,是通过培育人为健康的政治,为发展健康的经济服务,更大的本质是育人活动体现对国家的作用。张伯苓好在哪儿,我们看到他为国,为民族的情怀,是通过实实在在办教育体现这种思想的。所以他在军阀混战的时候可以比较独立地办学,办的是私学。当时有一个调查,即便在同一个时期,私学公学里面,还是私学相对比较宽松,那时候受国民政府控制多一点的学校没有像他办的这么好,他这个也有个人的思想在里面,怎么处理它为政治、经济服务。

  2,从资料和影片里反映出来,办教育必须是开放式地办教育,立足于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所以我们看到南开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很洋又很土,我念一个东西,他们提出“中庸为爱国之本,和平为处事之本,服从为工作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做人为快乐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

永恒为成功之本” ,不仅提了这个原则,而且又非常具体,具体到“别人有危险我立刻救护,我外出和回家一定告诉父母,父母有急的时候一定孝顺” ,又洋又土,又很高大,又很朴实,又很原则,又很具体。你从他们所有的东西里头知道既是世界又是中国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民族的,既是本土的,又是四面八方学来的。是独立的,又是自由的,是兼容并包的,又是守住民族之根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很了不起,认为一个是独立办教育,一个是开拓视野办教育,这两点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了解到教育不能失去主体性,如果教育失去主体性,办教育的人不知道追求的是什么东西,社会真的会成为茫茫不知方向的一个社会,太危险太危险了。

  所以讲教育今天怎么才能不受时尚哲学的左右,不受眼前经济潮流的左右,而深刻认识教育干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做,非常重要,这是思考的第一点。

  这样的办学理想最终是通过校长,最终是通过校长是教育的人格化身组织教育活动,实现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最后落实到谁?每次看到康健(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有一种敬意,如果没有康健,光有我们这些人不行。现在教育理论家太多,思想家,有深刻思想不是太多,但是也有,政策家很多,但是真正身体力行,立在一个教育的职业场里面,像张伯苓一样的人很少。真正做教育的是什么?说到底学校就是学生和教师在一起的共同体,校长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带头人、主持人,就是第一召集人,校长就是做这个事的。如果今天我们没有这样好的有教育人格化身的人做,那所有的教育都是空话。看这几十年美国的教育改革,凡是成功的都是因为落在草根,就是草根教育,凡是不成功的,就是政策上乱指挥,行政上乱干预,搞不清楚自由经济、市场经济走到何处,受自由经济的左右,市场经济的左右,看不清方向,所以改革屡屡失败。所以我认为落实到张伯苓,就是这样一个化身,真实的,具体的,饱满的化身。具体说做几件事,就是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教学。今天讨论半天应试教育,张伯苓就是靠很高的教学质量,什么质量?各门学科的教师各个精彩,各个是饱学之士,各个是仁爱之心的教育家,各个有个性的丰采,形神鲜明,你说康健(校长)肯定招这样的教师,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教师太少了,我们找不到这样的教师,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流不到教育界?说明我们教育的地位声誉和作用不够高,肯定有一个发展过程。我觉得他是高质量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是靠教师,为什么这个电视剧越看越有兴趣?很多教师,后来是中大的,或者是南大的教师,南大的教师,每个系主任都是好手,都是当时在南开教过书的,所以学生回忆起讲英语O的时候,学生回忆的栩栩如生。南开的教师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而且相当多的是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这样的教师是有影响力的教师,现在有影响力的教师太少了,我们是靠媒体的东西影响孩子,我们的教育力量到哪里去了?教育变得那么脆弱,没有什么可以抗衡的。

  南开的课外活动是三点半精神,下午三点半以后学校里龙腾虎跃,张校长自己认为德智体美劳,“体”是第一位的,所以自己带头打球,三点半以后操场上龙腾虎跃,人家说新加坡的辩论队怎么好,最早就是从张伯苓那里开始的,所以下午三点半开始是非常重要的,靠课外活动开阔人的心胸、眼界,吸纳百川。我的这份资料里讲了当时南开的学术讲座,了不得,周恩来、曹禺、邓颖超等名人好几页都是当时学术演讲的报告人名单和题目,什么都有,无所不包。大到爱国民族情怀,抗战形势分析,小到心理健康、生理卫生,如何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怎么学好外语等等,什么都有。第三靠组织管理,一个学校的组织文化管理,不是一般工厂的组织管理,不是企业的组织管理。学校的组织文化管理是什么?管价值观,管走到哪个方面去,管用什么思想育人,讲了公能两个字。“如果有些人成南开之大器,必在公能二字上” ,意思就是说只有做到将来能成功的人,一定是当时在学校里接受教育非常好,公是为公,能是把潜力发挥出来,这个能力是为是的,是为公的,这个能力不是为自己的,现在我们的教育倡导是滥透了,能力是为自己的,能力是个人竞争的本钱,所以我们的教育导向是成问题的,是为个人竞争,不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能力,这怎么得了呢,教育小气到了这种程度,还能培养大气的人吗?还说“德育为重,德体美智是并举” ,十个字,德智体美落实到人格上,“人格”什么样的人格呢?十个字。你看周恩来,你看温家宝,就是这十个字的化身,第一个字叫立志,第二个是敦品,第三个字是勤勉,第四个是虚心,第五个是诚意。所有南开学生都说受过镜子歌(容止格言)教育的就是这样,肯定就是面对镜子,我父亲是南开的学生,越到困难的时候是理发的,我父亲被关押的时候每次批斗之前把脸剃干净,是南开学校告诉他的,背非常直,这个东西表示一个人的正直的形象,形神是一体的,形跟神不能分开的,现在孩子近视眼了,一近视眼就驼背,没有风貌。为什么搞体育,就是搞形,形跟神互相影响。所以校训、校风、管理,都有很多挖掘的地方。南开学校的学生走到大街上一眼就会被人认出来。

  谢谢你们做了这么好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情挖掘教育史,给我们现在的教育界的启迪。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