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框架:夹心面包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3 11:30 新浪教育 | |||||||||
(3)夹心面包式 汉堡包一类的食品,大家都爱吃。有的记叙文的结构就像汉堡包,中间插入另外一个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作用的情节。也可以理解为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转而叙述与中心有关的另外的情节,然后再回到叙述的中心事件上去。
请看散文《月有阴晴圆缺》部分章节,中间的部分就是夹心面包中间的那块肉馅: 在美好的异乡的月夜,我回忆起故乡的月夜,这是充满眼泪和欢笑的月夜。 那是在人妖颠倒的年代,有一年的中秋之夜,月亮特别圆,但令人特别伤心,因为我们被“勒令”集中一起,在一个小广场上“望月”,当然是“不许乱说乱动”的。对景凄凉,哭得最伤心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女教师,她是一位归国华侨,抛掉优裕的生活,满腔热情回国当一名民办小学教师,因为丈夫是“特嫌”,被赶到“牛棚”来。她哭得很伤心,悲声窃语中流露出她要寻短见。 我震惊,但又不能多说话,我就问她:“这月圆吗?”她说圆,我又问她:“这月会缺吗?”她说会缺。我劝她:“月圆时要想到月缺,月缺时要想到月圆,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月亮终究还是圆的呵!”她不语。我想她是老师,是会想通的。以后,她退休来到我家做客,谈起那段往事,她笑着说:“那时伤心极了,总想一死了事,但后来听了你的话,想来也对,月亮终究是圆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也终究是好的。”嗳,一个人有了精神力量,就会勇往直前。 在动乱的年代结束以后,我也有过难以忘却的快乐的月夜。…… 请看议论文《米粒—谷粒—血汗》中的一个段落: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倒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垄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采用夹心面包式的结构,有两点必须注意: 首先,你加进去的这个情节,是文章必需的,对揭示主题有帮助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甚至根本无用的,就像汉堡包,加进去的必须是火腿肠之类的,目的是让面包更好吃,而不是石头子; 其次,你要保证加进去的这个东西,不会影响文章原来的逻辑和顺序,反过来说,也就是如果把这个火腿肠抽掉,两片面包还能合起来成为一块整面包。 你可以按照这两个标准,反过来审察一下上面举的两个例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