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当年轻的付雪松老师踏入北京市盲校的大门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教育生涯将会如此与众不同。面对一群失去了光明的孩子,她常常被孩子们顽强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为了让他们走出校园时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默默奉献、耕耘,成为盲孩子的引路人。
做学生的眼睛
二十年来,付雪松一直担任盲校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身教胜于言教”是她坚持的信条。她要求自己:时时有一双发现的眼,一颗赞美的心,激励每一个盲孩子不断进步。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安全地独立在校园生活,付老师牺牲了节假日,牺牲了休息时间,甚至顾不上自己年幼儿子的哭喊,时刻陪伴在那些刚进校门的学生身边,带领他们熟悉在校生活的每一个场所——教室、厕所、饮水间、食堂、宿舍……付老师就是学生的眼睛,带领他们用心感受着校园的一草一木;她就是学生们的盲杖,牵着学生的手,用脚步无数遍丈量着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一遍遍的讲解,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一日日汗流浃背的辛劳,直到孩子熟悉了校园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扇门。
健健是个全盲生。刚上学时,只要听不到老师的声音就“哇哇”大哭。一次学校组织看节目,付雪松告诉他:老师就坐在他的身边,不要讲话。四十分钟的节目,他伸手摸了付雪松150多下。为了帮他熟悉校园生活环境和学校生活,付雪松对他进行了一年的行为训练。当他终于用骄傲的口吻告诉付老师说“老师,我能自己回宿舍了”的时候,付雪松望着孩子自己摸索前行的背影,流下了幸福欣慰的泪水。
孩子最爱付妈妈
后天因病致盲的孩子到盲校来上学,他们比先天失明的孩子更多了一份心事。付雪松会细心地观察他们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经常与孩子谈心,争取家长[微博]的配合,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婉君六岁时因脑瘤压迫视神经导致失明,十二岁到盲校上学。她每天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付雪松鼓励她参加了学校的盲人门球队;她喜欢唱歌,付老师就让她负责班里的文艺活动;她手巧,付雪松就请她教同学们编珠。渐渐的,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有了进步。
济慈之家的孩子都是孤儿,他们更需要关爱。曾经,脾气暴躁的福开发脾气时把付老师的手臂抓伤;东方不上课,坐电梯玩,急得付雪松在校园里四处寻找;乐东口吃,付老师只见他的嘴动却听不到声音……作为这个特殊集体的班主任,付老师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每天见面的一声问候,一个拥抱,开启孩子们美好的一天。付雪松教孩子们学跳绳、做手工、学唱歌、做游戏,欢乐的笑声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节假日,她给孩子们买水果吃,送衣物,精心准备六一节礼物,让孩子们享受家庭的温暖。每当学生们听到付老师的声音,都会急切地涌到她的身边,“妈”、“付妈”地叫着向付老师述说。
用爱陪伴成长
在盲校,学生们使用的是盲文课本。盲文课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突起的犹如小米粒大小的点点。只有教会孩子摸读盲文,他们才有可能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上课的时候,付雪松要弯着腰,大手握着小手,一个点一个点辅导孩子学习扎盲文;盲笔又短又尖,孩子们又看不见,经常一不小心就扎到了付老师的手上;但是,付雪松还是忍着疼痛,蹲在学生课桌前,观察孩子手指尖触摸的点位、握笔的姿势;每日批改盲文作业,密密麻麻的点字让付雪松的视力不断下降,镜片的度数不断增加。
凯凯是一个像海伦·凯勒一样的中重度聋的盲孩子。他在五岁时,因病致盲致聋。凯凯不能戴助听器,助听器有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会让他心情烦躁。付雪松每天上课都要对着凯凯的耳朵大声喊,他才能依稀明白老师说的话。就这样,日复一日,当凯凯学会盲文时,付雪松才发现自己的嗓音变得那样的粗哑,再也没有了甜美与悦耳。当凯凯终于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独立用两手在书上摸读盲文,口中发出不太清晰的读书声时,那一刻,付雪松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十年默默奉献,付雪松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有的成为盲人按摩师,有的当老板,也有的成为运动员……付雪松也因此被评为海淀区优秀教师、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全国“特教园丁奖”。如今,付老师仍坚守在特殊教育的讲台上,她享受着教育的乐趣,愿把爱心汇聚成永不熄灭的蜡烛,照亮着盲孩子心灵的路。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
■校长评价
因为盲孩子的需要,付雪松老师坚守在特殊教育的讲台;因为人民教师的职责,她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享受着教育的乐趣。她把自己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盲人学校,奉献给了这份崇高的事业。
北京市盲人学校校长刘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