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新浪文教 > 正文











精品库
  绯色
  开会的欲望
  沉默的男人
  蓝调生活
  木与石的宿命
  天体浴场
  亚平宁夜车
  日光浴风波
  只是跳舞
  坚实的脊梁--读遇罗文的《我家》
  剑手的死
  开花或者花开
  走过雨天
  鲜花广场-流亡少年
  缓慢--我看《花样年华》
  和每一个逝去的夜相同
  那些爱与书同在的日子
  指尖划过皮肤的柔板
  通向理想主义的旅行者(三)
  朝向理想主义的旅行者(二)
  朝向理想主义的旅行者(一)
  献给假日--没有蝉声的夏天
  习惯死亡
  关于爱情的阅读
  开始很快乐,最后很忧郁
>>更多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朝向理想主义的旅行者(一)

http://www.sina.com.cn 2000/10/24 13:25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李湃

  从缺乏常识的李敖闹剧,到有板有眼的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委员会,到充满虚荣和标榜意识进入意淫高级阶段的老舍得奖,种种新闻都无非说明一个现实:中国缺少诺贝尔文学奖!从物理原理上说,动力与落差成正比,中国扭曲变形而又强烈的诺奖情结是中国文学发展真实水平的写照。

  事实上,我们对这一光芒四射的桂冠只是一直在仰望,缺乏深入的了解。

  一炸药炸出理想主义

  1895年11月27日深夜,一位本来会以炸药发明者名垂青史的瑞典人拟定了一份遗嘱,决定将把他的全部财富奖给对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有卓越贡献的人。于是,在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诺贝尔奖。

  如同在诺贝尔一生无数的发明中,炸药让他在身败名裂和名利双收之间几度沉浮尝尽人间沧桑一样,诺贝尔文学奖在诸奖项中也最受褒贬和争议。这项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文学奖在它100年的历程中,遵循的是同一个几乎未做改变的章程和时间表。

  在一成不变的规则下,人们却有着诸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便是“理想主义倾向”究竟如何来判断。它在接受了泰戈尔、艾略特、福克纳、肖洛霍夫等文学大师的同时,又容忍了赛珍珠、高尔斯华绥这样的二流通俗作家,更让人困惑的是拒绝了托尔斯泰、博尔赫斯、高尔基等巨匠让自己蒙羞……

  二朝向理想主义的旅行者

  是不是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是为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不是每一个作家在创作时都抱着理想主义的信念?当然不是,只是因为有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审视这一世纪的文学时自然而然的加了一个坐标系:横轴是作家的生命,竖轴是理想主义,每一次创作相对应的点连成一条轨迹。这些旅行者的命运和结局各不同,我们在这里戏谑他们的命运,无非是想深入了解一个“理想主义”的名词,试图在对比中衡量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理想主义的距离。

  圣者:抵达了终点,并接受了膜拜

  称那些令我们折服的文学大师为圣者,不仅仅是他们到达了理想主义的终点,还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使得某些作家在不了解理想主义究竟为何物时,只需沿着这些前辈行过的路往前走,依着葫芦画瓢也许也能走到终点。

  泰戈尔在村口和儿童玩耍时,接到了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报,在落日的余辉中,他觉得带领孩子们完成森林之旅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使人们认识到东方文学的存在和地位,尽管征服瑞典人的是诗人亲自翻译的《吉檀迦利》的英译本,而他引以为豪并一直坚持写作的是母语--孟加拉语。与那略带将他纳入西方文学世界野心的授奖词针锋相对的是,他不能亲临领奖的回电:“我恳求瑞典文学院能接受我诚挚的谢意,他们宽广的理解使得天涯之遥如在咫尺,使得陌生人成为了兄弟。”他作品当中深邃的思想、脱俗的语言、对生命的歌唱,让东西方人在对文学的认识上无比接近。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他和中国学者、诗人们的深入交往是中国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离开中国时,他带走了一个永久的礼物--中国名字“竺震旦”,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尽管到现在还没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结出果实。

  泰戈尔(1861.5.7~1941.8.7)

  国籍:印度身份: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得奖作品:吉檀迦利

  授奖理由:由于他含义深远,清新而美丽的诗篇。完美技巧的运用,自身英语辞汇的使用,使得他诗意盎然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组成部分。

  有无数中国人承认,《约翰·克利斯朵夫》曾陪伴他们走过特殊的岁月,并由此影响着他们。有评论家在承认在文学成就上而言,罗曼·罗兰无法和本国的其他获奖者相提并论,但是,他们在对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时,都不能否认他作品中渗透着的强烈的道德感。1915年,在因世界大战停止评选诺贝尔奖一年之后,瑞典文学院选择了这位客居在日内瓦的法国人,无疑有这样一种企图:希望文学奖得主那独立思想和永未冥灭的理想主义与诺贝尔桂冠的结合,对人们在文学和理想主义倾向之间寻找支点大有益处。他们达到了目的,也被人们所认可。

  罗曼·罗兰(1866.1.29~1944.12.30)

  国籍:法国

  身份:作家,教授

  得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授奖理由:颂扬他文学作品中的崇高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对人类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我们本来应该坚定地反对哲学家鸠占鹊巢出现在文学奖得主的行列当中,但是,面对柏格森,面对他对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们只能沉默。他对直觉的推崇,他在《创造进化论》中不可思议地让科学当中渗入强烈的美和理想主义,使得在柏格森之后的文学更加真实,更具有自由精神。无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普鲁斯特,还是克洛岱尔,他们的作品当中都可看到柏格森的痕迹。惟一让我们可悲的是,这位哲学大师却受困于严重的关节炎,无法前往领奖。

  柏格森(1859.10.18~1941.1.4)

  国籍:法国

  身份:哲学家,教授

  得奖作品:创造进化论

  授奖理由:表彰他那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及表达的卓越技巧。

  《纽约时报书评》的一位作者曾宣称,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他只承认有三个天才:狄兰·托马斯、奥斯卡·王尔德和尤金·奥尼尔。而这三个人中却只有一个人获得了桂冠。他在适当的时候停止了在酗酒道路上的前行,避免了狄兰托马斯酗酒卒死的悲剧;同时,英俊的他作风正派,决不会像王尔德那样有伤风化。他最多只不过在老年时买了一架自动演奏钢琴,取名“萝西”,琴是白色的,上面全漆上了裸体女郎的画。他的夫人对琴极为反感,于是,他把琴放到地窖里。他经常悄悄地下到地窖里,让钢琴自动奏出陈旧的爵士乐,此刻的尤金·奥尼尔孤独而又欣喜若狂。孤独的人患了帕金森综合症,他一生中发表的最后一个自传性剧本《进入黑夜的漫漫长旅》在他去世后才付梓,并为他赢得了当年的也是他的第四次普利策奖。始终居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尤金·奥尼尔是不朽的,1935年他的获奖让诺贝尔文学奖熠熠生辉。

  尤金·奥尼尔(1888.10.16~1953.11.27)

  国籍:美国

  身份:剧作家,记者

  得奖作品:毛猿

  授奖理由:由于他剧作中所具有的魅力、热忱与深挚的激情--完全体现了传统的悲剧概念。

  1948年,艾略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同时吹响了现代派向文学殿堂进军的号角。诚如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在授奖词的开场白中所说,“在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中,艾略特代表了一种最独特的类型。”艾略特自称:“政治上,我是个保皇党;宗教上,我是个天主教徒;文学上,我是个古典主义者。”因此,这顶桂冠其实是文学妥协的结果。但这依然未能抹杀艾略特在诗歌和理论上的杰出成就。那于20年代发表的《荒原》,是引发文学发生革命的一面真正的旗帜。在中国,翻译名家无论是赵罗蕤还是袁可嘉,都尝试着将之译介给国人。它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本来想利用最现代的交通工具飞机前往斯德哥尔摩,但是大雾将他逼回到了西海岸的哥腾堡,他被迫传统地乘船赶到音乐厅领奖。

  T.S.艾略特(1888.926~1965.1.4)

  国籍:英国

  身份:诗人,编辑和评论家

  获奖作品:荒原

  授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

  福克纳成为1949年桂冠得主,得到了评论界的众口交赞,因为对他的选择其实是知识分子作出的。绝大多数人在福克纳得奖之后才开始关注他、阅读他的作品,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能从头到尾读完。“他那丰富无比的语言,常常在一个迷人的而又错综复杂故事中,把语言和联想堆砌起来,考验读者的耐心。”福克纳用他一生的作品虚构了一个美国南方小镇--约克纳帕塔法,也是他热爱的家乡的缩影,它令所有作家着迷。他着装随意而又陈旧,被人们发现哪只袜子露出脚后跟是常有的事。考虑到对16岁的女儿会有好处,他同意前往领奖,这是他第一次穿礼服,兰登书屋的老板塞尔夫帮他租了一套。但是,他对此却异常恼火,因为,到了欧洲他发现,欧洲人的大礼服长裤有两条条纹,他的仅有一条!于是,他狠狠地在答谢词中宣称:我不愿接受人类的末日!

  威廉·福克纳(1897.9.25~1962.7.6)

  国籍:美国

  身份:作家,学徒,职员等

  得奖作品:《喧哗与骚动》

  授奖理由:由于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在堪萨斯城的报社实习时读到的采访手册的第一条,这也成为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他的作品语言都简洁、删削到极限的并把叙事的准确性与简洁性统一起来,但是主题却异常深刻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一位获奖者都多;如果说《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中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那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尽管在海明威的部分作品中表现出的残暴、冷漠和理想主义倾向相距甚远,但是,当他被宣布为当年度得奖者时,评论界却一致称好。“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这样说,他打动了读者,又征服了评论者。

  海明威(1899.7.21~1961.6.2)

  国籍:美国

  身份:作家,记者

  得奖作品:《老人与海》

  授奖理由:因为他精湛的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还因为他对当代文体产生的影响。

  有一种说法一直困扰着一位作家的荣誉:因为上一年度萨特处于对瑞典文学院政治偏见的愤怒而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为了表示评奖者的公允立场,肖洛霍夫幸运地成为了1965年的桂冠得主。不管传闻正确与否,那史诗般的巨作《静静的顿河》将跻身于任何经典的行列,尤其是今年学者对之“两个声部”的解读,更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作家的匠心。他的得奖也是对托尔斯泰、高尔基未能问鼎桂冠的安慰,是对现实主义的颂赞。

  肖洛霍夫(1905.5.24~1984.2.21)

  国籍:俄国(原苏联)

  身份:作家

  得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授奖理由:由于他在描绘顿河流域农村的史诗性作品中,以艺术家的热忱和活力,成功地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侧面。

  “聂鲁达先生,你好!”这是1971年瑞典文学院对一位毫无争议的桂冠诗人的最具庄严的问候,也是那些被虐待者对他们的代言人所说的话。无论是《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的灰暗魅人,还是《地球上的居所》的孤独梦幻,抑或《漫歌集》的狂乱激荡和《黑岛记事》的漂泊宁静,聂鲁达在诗歌的漫长的旅途上,始终是名直觉的艺术家。聂鲁达是属于红色的,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信仰,还有理想主义,更是因为他炽热的诗句燃烧了每一个等待表达的自我。如果你读过聂鲁达的诗,你就知道中国当代诗歌尚有多少还停留在模仿阶段。聂鲁达说,“我不曾从书本里学得作诗的方法,因此,我也不会给后来的诗人留下写诗的知识。”无数人饱览了文学殿堂的瑰宝,却从未仔细读过“参观说明”。

  聂鲁达(1904.7.12~1973.9.23)

  国籍:智利

  身份:诗人,议员和大使

  得奖作品:《漫歌集》

  授奖理由:因为他的诗作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已经不需要任何的论述。尽管细致的评论家非常扫兴地指出马尔克斯对福克纳的着迷和无法隐藏的模仿,但是,《百年孤独》还是让人觉得白玉微瑕依然弥可珍贵。在1982年10月21日清晨,马尔克斯被诺贝尔文学奖的电话声打断了梦境。这位曾是记者的哥伦比亚激进作家因为支持古巴革命,正在墨西哥避难,于是,墨西哥电台整天播放节目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马尔克斯也终于可以一吐酸意:“更让人高兴的是,我终于今后不会再当诺贝尔奖候选人了。”在《百年孤独》里,生命的价值和勃勃的生机被超乎寻常巧妙的叙事艺术隐藏在浓郁的死亡意识和悲剧气氛中,一个孤独的拉丁美洲浓缩为一个微观世界……这样的作品是无愧于理想主义的。马尔克斯的杰出的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销售了100万册,如果你沿着他的道路前行,并且也达到了这个业绩,那你就在家安心等待桂冠吧!

  马尔克斯(1928.3.6~)

  国籍:哥伦比亚

  身份:作家,记者和编辑

  得奖作品:百年孤独

  得奖理由:由于他在长短篇小说中用丰富的想象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反映了整个大陆的生命与斗争。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9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