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议,反驳
80%的人反对甚至谩骂,说残疾人去灾区是添乱,作秀,是阴暗心理的反映。
苏建飞和毛智文找在政府工作的朋友老马商量心理援助方案,老马的第一反应是反对,“他们太冲动,担心安全问题。”
老马曾因一篇网文结识了美国的心理学博士邓明昱,邓博士表示赞同,并寄来了灾后干预的心理学知识资料,于是志愿者们增加了长达2周的理论学习。
争议不期而遇。 不久,广州一家媒体报道残疾人的心理援助计划后,新浪、网易等论坛引发了巨大争议。3000多人投票发表意见,80%的人反对甚至谩骂,说残疾人去灾区是添乱,作秀,是阴暗心理的反映。
毛智文写了一篇致广大网友的公开信反驳,详细列出残疾人做心理援助的3大独特优势:首先是容易心理共鸣;可做特殊的生活自理导师;另外可现身说法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帖子发表后,谩骂的声音减少了,但不信任的声音依然居多。
为了杜绝一切商业气息,苏建飞本来想将自己企业的矿泉水无偿送给灾区,怕别人说是去推销产品,就取消了送水计划。为了验证计划的可行性,老马借鉴政府工作思维提出了“试点”建议。在湖南长沙假肢厂,残疾人志愿者成功援助了2个肢残者。一个不愿上学的高二学生愿意复课了;1个4岁残疾孩子的父母也开始对未来恢复信心了。
6月12日,第一批志愿者一行7人坐上开往四川的火车。列车员开始态度冷淡,明白原委后热情非常,“下火车的时候本来在地上爬,男列车员用力将我抱下了火车。”陈乐奇说。成都的哥趁他们下车之后,在启动车子的瞬间,把钱从驾驶窗内扔了出来。
成都各大医院门卫森严,没有官方介绍信进不去,毛智文等人只好先去更容易进的四川假肢康复中心。他们将自费编制的5000份“工作简报”当敲门砖,消除对方的误解。陈乐奇见到残疾人的第一句话是,“我终于从娄底爬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