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社会考试做好定位是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社会考试几乎包括了所有非校内考试,因此我们更倾向这样定义社会考试:由政府授权、社会行业或组织委托,或与外国考试机构合作开发,由考试机构主持,面向社会实施的各种非学历证书考试,包括水平证书考试、专业资格证书考试、职称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
目前社会考试的主要考生群体还是在校学生。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高校在校生的规模不会再有前几年那样巨大的增幅。要想保持社会考试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政策,让社会考试面向职业、面向农村,面向继续教育、面向终身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要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对社会考试来说是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让社会考试适应社会需要并且有更长远的发展规划,考试的职能机构不仅要做好现有的考试项目,还要着眼于新项目的开发,推陈出新,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这不仅要推进社会考试的制度创新,即进行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还要造就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要注意完善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本着从考生出发,为考生服务的理念做好各方面考试服务工作,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与部门、行业的合作,增加证书含金量,推进社会考试与学历考试的相互沟通,利用现代技术改造社会考试,为考生提供更好的考试服务。
社考部门应利用部分地区成功的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网上查询成绩和证书、网上补办证书证明等新的考试管理和服务手段,加快社会考试的推广工作;建设现代化标准考场。通过建设现代化考场,实现电子远程监控,更加维护考试的公平和安全,将考试经常化、日常化,提高考试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为社会提供更有特色的考试服务;提供考试评价。开展评价研究和实践能够拓展社会考试的服务功能。
如果说学历考试更多的是按行政模式来管理考试,那么社会考试则是按市场经济规律来经营考试。因此,各级社会考试部门和从事社会考试工作的人员必须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市场观念,在操作中遵循市场规则。按照考试项目开发主体或合作对象的不同,社会考试主要分为四个主要发展方向或类别,即:自主开发项目、与部门行业合作开发项目、与高校合作开发项目和与国外合作开发项目。
各级社会考试管理部门要不遗余力地发掘项目市场潜力,通过证书互认、证书级别衔接、合作开考等措施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和证书的功效,在各类社会考试项目上不断挖掘和打造精品,使之成为教育品牌。
(教育部考试中心社会考试处 翟银山 黄啸波)
(摘自《第六届全国社会考试论坛论文集》) (北京考试报专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资格考试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