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唯物论考点概括之实践本质原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1:45 文都教育
三.实践本质原理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唯心主义从精神出发去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从自然演化出发去理解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唯物主义”, 其理论基础就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现实世界。深刻指出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实践能够改造世界)。 2.实践的本质涵义 (1)定义。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①实践活动的物质性――人变革物质世界的“感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这是实践区别于意识的一般本质。 ②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特殊本质。 3.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 (1)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形式。 (2)主观和客观。 主观或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脑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客观或客观世界指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和社会。 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使用,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 (3)二者关系。 主体大于主观。主体既有主观,又包含客观,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 客体小于客观。客体是指进入了主体活动范围的客观。 4.主客体限定和超越关系的原理 ①实质。 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②特点。 它既不同于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也不同于意识对物质的认识关系,而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③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5.双向对象化原理及其意义 (1)“双向对象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①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对象化。 ②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即客体非对象化。 (2)“双向对象化”的理论意义。 ①主体客体化造成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形成了人类本质力量继承发展的特殊方式――社会遗传方式。 ②客体主体化则是人占有、吸收前人的活动成果的文化继承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