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孩子的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23:01   新浪教育

  好孩子的标准 

  很多家长说好孩子没有标准,如果有标准,那么人不都一样了吗?家庭教育属于社会学范畴,社会学中很多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下面这个“好孩子的标准”是我提出来并实践完善的,如果你认同就朝着这个标准去教育孩子,如果你不认同,可以到我的博客上给我留言,我们讨论。不过,至今为止,在我面授过的几十万名家长中,还没有家长提出异议。请大家看图1-5:


好孩子的标准
  中间的红色圆圈代表你的孩子,好孩子的核心是有正确的幸福观。在此基础上,好孩子还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对内敢于负责任,对外会爱别人,内修德行,外展才华。下面我们来一一论述:

  责任心

  上图中左边的箭头指向孩子,代表“要敢于负责任”,也就是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只有负责任的人,走上社会以后才能成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幸福。什么叫责任?责任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一个人遇到问题总是推卸责任,这种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能立足社会获得能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有责任心,遇到事情敢于负责,这才是根本。

  那么什么是负责任呢?就是做好分内的事。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主要的责任就是主动学习,把学习这件事做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并且能够帮家长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个连分内的事都不做的孩子是缺少责任心的。

  在这么多年家庭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责任心的孩子是少数。目前的独生子女一代中,大多数孩子没有责任心。为此我非常苦恼,大批没有责任心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怎么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中国民族如何复兴?我思考很久,发现中国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而且都是我们家长造成的,也就是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家长是罪魁祸首。

  其一,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

  中国家长在从事“家长”这一职业时没有接受过任何岗前培训,但是他们却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不知道这些方法是从何而来,但恰恰是这些方法慢慢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心。

  你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在一两岁学走路时,经常会不小心磕到桌子,这时家长们常常会说:“打桌子,打桌子。”一打桌子孩子就不哭了,因为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认为“打桌子,桌子疼”,所以就忘记了自己的疼。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请问家长,孩子摔倒了,关桌子什么事?这一个方法让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失去了责任心,“打桌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建立了一个概念——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孩子很快就会举一反三,再摔倒在地上的时候,他不哭,而是回头看妈妈,妈妈冲他笑一笑,这时候,他用小手拍打地面,振振有词:“打地,打地!”之后就会永无止境地“打柜子”“打门”……甚至有些家长愚蠢到为了哄孩子开心,不是打爸爸妈妈,就是打爷爷奶奶,无知的家长用错误的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心。

  再举个带孩子去医院的例子。孩子有病了,家长对孩子说:“我们去医院看医生,这一次不打针,真的不打针,我们就去看看医生就好了。”到了医院就给孩子一针打了下去。家长为什么要欺骗孩子?欺骗孩子的方法也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在医院里,我们还常常看到家长对孩子说:“打针不疼,一点也不疼。”请问家长朋友们,打针疼吗?你知道疼为什么还要骗孩子呢?

  类似的例子我可以举出成百上千个,这些方法从哪里来的?一个安徽蚌埠的家长和我说:“郑老师,这是祖传的!”所有在场的家长听了都会心微笑,这样的微笑里是否有些许自责和愧疚呢?

  如果你换种方法对待孩子,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孩子摔倒,碰到桌子上大哭,你可以走过去和孩子说:“宝贝,疼吧?我告诉你,桌子比你还疼呢,我们赶快给他揉揉。”之后你拿起他的小手和他一起揉桌子就可以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转变,从“打桌子”到“揉桌子”,都能使孩子忘了自己的疼。但“揉桌子”的方法教会孩子出了问题,先为别人着想,这就是责任。下回走路,他会主动绕着桌子走,因为他知道:“我要碰了它,它比我还要疼呢,我要小心一些。”

  你带孩子打针时,可以告诉孩子:“宝贝,打针有点疼,这种疼你是能忍受得住的,就像你前两天摔了一跤一样。你如果忍不住,妈妈在旁边,你抱着妈妈哭就可以了。”孩子们都知道打针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哭是在表达他们的恐惧情绪。如果家长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孩子打针的时候就不再恐惧,他会忍着,几次下来就不再恐惧打针了。同时,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坚毅和勇敢,学会了敢于负责。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们给一个上海的公司做完员工培训后,中午与他们一起吃饭,我旁边坐着一个妈妈带着他9岁的儿子,这个孩子从外表和行为上看,是那种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我问他妈妈:“孩子学习不错吧?”他妈妈一脸自豪地说:“是的,郑老师,在班里还是班长。”席间发生了一件小事,孩子把一个比较大的塑料水杯放在了我和他妈妈之间,里面有半杯水,她妈妈见有些碍我的事儿,就把这个杯子放在了她和儿子之间,孩子在转桌子上的转盘时,不小心把水杯碰倒了,水洒了出来,他条件反射地站起来,脱口而出:“谁让你把被子放到这里的?!”这是个“伟大”的妈妈,妈妈也站了起来,边收拾边说:“对不起、对不起。”母子俩配合得天衣无缝。等他们收拾停当,我小声对这个妈妈说:“你小心,你的孩子不一定能成才。”这个妈妈急了,一脸不高兴,对我说:“郑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说:“刚才那杯子是谁的?谁碰倒的?你的孩子想都不想就会推卸责任,不要看这是件小事,从小事可以看到孩子的内心。假如在你们单位里,你的同事遇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你身上,你会说‘对不起’吗?这样的同事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吗?”这个妈妈若有所思,也不知道我的一番话最终对她是否起了作用。

  其二,家长包办太多。

  中国的独生子女制度让很多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我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我们来做。”就是这样的话使孩子永远失去了承担责任的机会,因为该做的事情都不用做,都做不了,这样的孩子有责任心吗?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家长朋友们,想让孩子拥有责任,请你好好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时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

  爱心

  图中右边的箭头是朝外的,代表“爱心”。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心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很多孩子在6个大人无原则的宠爱下,失去了爱的能力,因为只收获不付出的人不可能有爱心。

  你的孩子有爱心吗?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说“有”。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爱心吗?如果家长不知道什么是爱心,就不能妄言自己的孩子有爱心。

  在培训中,我们常常会请家长写出孩子的5个优点和5个缺点,这个题目难住了大概90%以上的家长,很多家长写缺点写得很快,总觉得5个太少,而优点总是写不够5个。你也可以拿起笔试一试,如果你的答卷跟大多数家长一样,说明你是个有问题的家长。如果你写的缺点都特别具体,优点都特别笼统,也说明你是个有问题的家长。

  有一次,我站在一个妈妈旁边看她写,在最后要交的时候,她很快补上了优点,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孩子有爱心”,我和这个妈妈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你的孩子为什么有爱心呢?”

  “郑老师,你不知道,我的孩子平时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不舍得吃,他会拿到楼下给流浪狗吃,我觉得我的孩子很有爱心。”

  我点点头,笑了笑,问她:“你的孩子有吃的不舍得吃的时候,给你吃吗?”

  “不给。”

  我于是又问:“给狗吃,不给你吃,还有爱心啊?”

  家长无语了。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和同情,有爱的成分,但他把自己不舍得吃的零食给小动吃,却不给家长吃,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有爱心吗?答案很肯定:不能。

  那到底什么是爱心呢?请家长们记住:“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

  我们对父母的爱是孝心,孝心是敢于承担对父母的责任;我们对朋友的爱是互助,爱朋友是敢于承担对朋友的责任;我们对自己的爱,就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得到别人的尊重。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

  因此爱心和责任心其实是一回事,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责任心,他一定没有爱心,那你就不要奢望他有孝心,不要奢望等你老了她会孝敬你。

  我们一直强调“爱是需要学习的”。建议各位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其精神的上教育,避免以上现象发生在我们身上。

  德行和才华

  图中上下两个箭头分别代表才华和德行。“德才兼备”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每次在上千人的报告会上,我总会问家长们:“是‘德’重要还是‘才’重要?”家长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德’重要。”是啊,“德”重要,但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都“重智轻德”,我常常调侃家长们“说一套做一套”。

  为什么‘德’重要?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家长能说清楚。首先我们来说说“德”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到大都喜欢“英雄”,但你会发现“英雄大部分是没有好下场的”,“岳飞有好下场吗?文天祥有好下场吗?”我们喜欢英雄但都不敢当英雄,因为他们绝大部分是死后才当英雄的”,中华民族其实是崇尚“德行”的民族。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时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有很多问题,直到今天我才弄明白。

  我们先说《西游记》,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最讨厌的是唐僧,我常常想:“孙悟空这么大本事,为什么要跟着唐僧去取经呢?而且唐僧还总是欺负孙悟空。”妈妈告诉我:“孙悟空头上有金箍,唐僧会念紧箍咒啊!”我又会问妈妈:“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见到过那么多次如来佛祖,他向如来要来真经给唐僧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妈妈没有办法回答我这些稚气的问题。

  现在我想明白了,虽然唐僧只会念经,有时候比猪八戒还猪头猪脑的,但唐僧有德行。在中国,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来帮助他,帮助他成功,使他感到幸福。唐僧有德行,他的三个徒弟有才华,保护他取经,三个徒弟的才华不够用了,各路神仙、观音、如来佛祖都会出来帮助他。《西游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笨笨的但很有德行的和尚,在很多有才华的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很多下三烂的人,最后取经成功的故事。《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最后集大成者也是唐僧。

  再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刘备好像没什么本事。但他善待兄弟,善待下人,善待百姓,是个有德行的人。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他这样的德行,团结了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这一大群有才华的英雄来辅佐他。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称帝。最后的成功者是有德行的刘备。所以说,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帮他成功。

  最后我们看看《水浒传》中的宋江,他的名号是“孝义黑三郎”是“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说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这是他有“德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及时雨”是说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论语》是中国人的德行标准,论语的核心思想就是“孝”和“悌”——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帮助朋友。由此看来,宋江就是中国人的德行化身,所以107个英雄好汉卖命辅佐宋江“闹革命”。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证明了“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来帮助他成功,是他感到幸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说:“我的领导很有人格魅力,我愿意跟着他干。”什么叫人格魅力?就是有德行,会做人!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一般什么都不干,想着办法让大家主动去干。“没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什么都自己干,别人都不主动去干。

  《道德经》上讲人要“无为而治”,中国人有三种境界“有为、无为、无不为”, “有为”的人就是有才华的人,“无为”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大量有为的人帮助少数无为的人,让无为的人无不为”,这就是中国的文化。

  因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成就,希望他们成功、幸福,那就请你培养他们的德行,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根本。

  当今社会,有才无德的人太多了!举个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小偷”。小偷有“才”吧?他那两下子我们普通人不学个一年半载的敢去偷吗?小偷有“德”吗?没有,他们都缺德!如果你只培养孩子的才华,不关注孩子德行的话,你可能培养出来的就是“小偷式”的人物,说白了就是“缺德的孩子”,你看看现在的人,才华更高了吧,到网络上去偷了——“黑客”,一样没有什么好下场,最终也是被抓,因为“缺德的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希望家长能重视孩子“德行”的培养。

  当今社会,有德无才的人多吗?很多家长回答说“不多”。不是不多,是没有。在几年前,我把有才无德的人称作社会害虫,我把有德无才的人称作为凡人,几年的实践工作下来,我发现当初我错了,有才无德的“害虫”很多,有德无才的“凡人”我一个都没有找到。

  我们能说唐僧、刘备、宋江这样的人没有才华吗?他们可能没有展露自己的才华,而是给别人展露才华的机会,他们具备的是让更多人展露才华的才华。我可以肯定地说:有德就一定有才!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德行”,因为家长只有知道什么是“德行”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德行”。

  我先举个例子: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会说他缺少社会公德,简称“缺德”。那随地吐痰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那是因为他们心中并不觉得随地吐痰不好,如果在他们认为“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那么他们就会忍住,寻找卫生间或者拿出纸巾吐到纸巾上再扔进垃圾桶。

  “德行”——“行”指行为的规范,“德”指内心的自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看出他内心是不是自律,一个人内心自律,那么他的行为一定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行”是“德”的外化,“德”是“行”的内在。“德”者,心律也。一个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就具备了心律。“道德”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因此“违反道德的事情不要做,符合道德的事情要多做”。请家长们记住六个字,把这六个字传授给孩子,你的孩子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这六个字是“不伤害,不妨碍”。

好孩子的标准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想,在做任何事情之后反思: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社会?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他人?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自己?如果都没有你就具备了“德”。

  拿刀子捅人是缺德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别人,不仅是缺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一个人在晚上最后离开单位,看到一个水龙头没有关而没有去关,水流了一夜,这种行为也是缺德行为。因为社会很缺水,这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他的行为伤害和妨碍了社会。一个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他们班的一个学生最后离开教室,没有关窗也没有关灯,正巧当晚下刮大风下大雨,窗户上的很多玻璃碎了,雨水灌进教室把桌椅都泡了。第二天老师找到这个孩子,询问他为什么最后离开不关灯,不关窗户,造成集体财物的损失。这个孩子理直气壮地说:“这些事情不归我管!”这是个缺德的孩子,他不知道他的行为伤害和妨碍了集体,而他是集体的一分子!

  有德行其实就是少做缺德的事情,不伤害,不妨碍别人。我们自己是否伤害和妨碍了别人呢?当我们事前思考或事后反省的时候,发现了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和妨碍,那么我们下次就不要再做了,我们的德行就提高了。我们要不断给孩子灌输“不伤害,不妨碍”的观念,事前引导孩子思考,事后引导孩子反省,这样孩子才能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大学生跳楼也是“缺德”的表现!如果这个大学生从小到大就知道不应该伤害和妨碍别人和自己的话,当他遇到事情想不开时,会告诫自己“我不应该伤害自己,更不应该伤害父母,我这样的行为会造成父母一辈子的痛苦,是缺德行为”,他就可能打消轻生的念头。而这种“不伤害,不妨碍”的观念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帮他建立起来。

  我私下里总这样问爷爷奶奶们:“大人做好饭,孩子不等大人先吃,这种行为算不算缺德?”很多爷爷奶奶都会说:“这算什么缺德,小事啊!”是的,是小事,关键是在你家不算缺德,因为你们家人都能容忍这个行为,如果你的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呢?人家全家在准备饭菜,他养成了习惯,坐在餐桌前独自吃起来怎么办?中国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家表面上会对你的孩子说:“好好吃,回家和你妈说好吃啊!”心里暗骂“没教养的东西”。等到这孩子养成了习惯,走上工作岗位,领导宴请更大的领导吃饭呢?他没有规矩地先吃了起来,第一个下岗的肯定是他。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在培养这孩子的德行。大家不要认为德行是个高尚、高深的词,其实它就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还有些无知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在家里可以这样,出去可不能这样了!”孩子的德行都是在家里养成的,一旦养成习惯,出了家门,“不这样”是不可能的!

  我们曾经在阳澄湖给医学专家培训“怎么教育孩子”,那次培训会是医药公司答谢客户的活动,医生们在课堂上听课,孩子们在外面玩,中午大家在一起吃饭。午饭时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也很说明问题的事情:

  我所在的那一桌有7个大人和5个孩子,一个孩子来吃饭,手黑黑的,可能是刚在湖边玩过淤泥。他妈妈让他洗手,他不去,他妈妈竟然也没有坚持,只是让他用桌上的湿毛巾擦了擦,但孩子并没有擦干净,手还是黑黑的,就开始吃饭了。因为孩子多,菜一上来,孩子们都抢自己爱吃的吃,这个孩子筷子用得不是很好,一着急就下手抓菜。他的手很黑,我看不惯,但又没法说,就对自己说:“快点吃,他抓哪个菜我就不吃哪个。”在此期间,这个孩子的妈妈不断地告诉孩子:“不要抓,不要抓!”但孩子根本不听她的,他抓菜的速度比我吃得快,很快每个菜都让他抓了一遍,我就停下来不吃了,我发现大人们都不吃了,只有孩子们在吃,家长们就都和自己的孩子小声说:“别吃了,太脏了!”直到所有人都不再吃的时候,这个妈妈受不了了,直接给了孩子一巴掌,孩子捂着脸大哭起来。

  这个孩子的行为是缺德的,但是他该挨打吗?真的不该打啊!整件事情中最痛苦的一定是这个孩子,捂着脸大哭,心里一直在想:“我在家能抓,为什么出来就不能抓了呢?”这一巴掌应该打在这个妈妈的脸上,“是妈妈的缺德造成了孩子缺德”,孩子没有选择家庭的权利,他投胎到你家,你没有好好教育他,反而使他形成很多不好的习惯,而当你对这些习惯不满意的时候反而要去惩罚孩子。最关键的是,这个妈妈打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抓菜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因为自己感到丢脸。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