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在瑞典游学的日子(十二)--沉船瓦萨之一
周末到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出外。前一天晚上写博客睡得太晚,今早特意享受了一个难得的懒觉。结果就是:醒来后只有咱孤身一人出去转悠了,大伙早出门了。因为几乎没有语言障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瑞典人会说英语,我背着小包勇隆重勇敢地出门了。向着我神往的地方——瓦萨沉船博物馆进发。
小火车转地铁,换公交车,最后当然是步行。没走一点弯路,我径直来到了瓦萨博物馆。333年沉睡在30多米的海底的瓦萨号,已有两千万余人参观过的瓦萨号,此时此刻,我终于得以目睹你的真颜。
瓦萨号是瑞典17世纪建造的唯一留存至今的武器装备齐全的战舰,1625年开始建造,1628年完工。期间,上千棵橡树被砍倒来建船身,四百余人日夜赶工,第一位造船师亡故后第二位前赴后继。建成后,装有64门当时最先进的火炮,树着高达 52.5米的桅杆,饰有数百件的镀金雕花雕刻。自第一斜桅算全长69米,自船头算61米,船底长47.5米。船帆10张,船帆面积1275平方米,排水量1210吨,吃水4.8米。配备145名船员和300名士兵。
1628年8月10日,风和日丽,堪称“御船之冠”的瓦萨号正式首航。她是瑞典当时最昂贵、装饰最丰富的战舰,不仅让斯德哥尔摩的民众叹为观止,也令瑞典王国的邻国敌人心惊胆寒。特别是她配备了48门24磅级、8门3磅级和2门1磅级的火炮以及6门迫击炮。一百余名船员获得许可,可以携带家小,穿行群岛,共庆首航。围观者聚集在港湾,目送瓦萨号远去,心情激动,久久不愿离去。
没有人会料到,甚至上帝也不愿意的事情发生了。仅仅航行了1300米,仅仅由于一阵突然的强风,这个庞然大物倾刻间翻沉了。据说50多人随之葬身海底,这对于信奉“王国福祉,一靠上帝,二靠海军”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真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和打击。
丹麦裔船长汉松出事后即被捕,但几以审讯,无人获罪,无人受罚。沉船的结果只有上帝才知道罢。今天的我们,根据片言只语了解到,铸成大错可能与三个主角有关。
一是军机大臣弗莱明。因为首航前的稳定性试验表明,30个人横穿甲板来回跑动三次就被迫中止,否则船就要沉了。目睹这一切,弗先生没有阻止首航,尽管他有权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瓦萨号已完工,不可能回头。也许是因为国王在普鲁士已迫不及待,不可能抗命。二是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因为他贪大求洋,急于求成。三是造船师慧贝特松,他经验丰富,但所有知识来自祖传知识和过往经验,不会制图,也不会计算稳定系数,只借助一张记载新船尺寸的数据表。何况他于首航的前一年已亡故,已没有机会作出解释。当然,建造瓦萨号绝对是一次大胆尝试,任何革新十有九败,那个年代沉船并非鲜见。
国王提出做大做强海军,以保卫瑞典抵御外海,向波罗的海对岸运送军队物资,封锁波兰境内丹兹等出海口增加本国税收,封锁知港截断敌港后路。这个思路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从1625至1628,瑞典舰船事故频发,海军共损失大船15艘。瓦萨号可谓其中最大的悲剧。
海难后十年起,大批探险家、寻宝者和发明家蜂涌而至,试图打捞,无人成功。直至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才得以成功进行,重见天日。1961年,沉睡三百余年的瓦萨号破水而出,居功至伟的海洋考古学家瑞典人安德士弗朗森和水下工作一年半达12000小时的潜水员派尔艾德文弗尔廷理所当然第一批登上了大船。
波罗的海少盐、缺氧的海水和泥沙保护了瓦萨号,打捞出水后受损风险反而大增。高达一米的底舱泥浆和重达580吨的水分需要清出,重达1000吨、体积900立方米的橡木需进行防腐处理,当然还包括对13500件不同尺寸的碎品、500件雕刻、200件装饰品及12000件由木、麻、皮革和金属制成的小物件的保护。世界各地的专家将共同努力,为了一个目标,让瓦萨号好好保存,传承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