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俞敏洪、于丹等16位名人谈留学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19:20   新浪教育
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现场
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现场

  2009年6月21日,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研究院主办,由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新东方学校承办,新浪教育频道为本论坛提供独家网络媒体支持。本次活动汇集了俞敏洪、李开复、徐小平、于丹等十多位教育界名人,大家一起回顾了留学生对国家的贡献,畅谈中国留学现状,展望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新浪出国频道特别摘录了其中16位名人对留学生活及留学收获的回顾及感悟,希望给广大关注留学的朋友们带来新的思考和收获。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50岁的时候要去留学

  留学是一种浸泡,必须把自己泡在里面。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大学里泡,当然是泡他的学识、方法论,泡他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当然也包括了他的价值体系的建设。第二泡应该是把他泡在社会中间,学生留学完之后应该在社会中间工作以后再回国。因为泡他的社会,泡他的人情,泡他潜在的人文思维模式。这样你再回来,大概能做得比较不错。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改变我一生的特殊留学经历

  其实要说留学,我想讲一段我地地道道的留学经历,就是我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经历过一段带户口的下放,你们听起来可能很奇怪。1989年以后有一个锻炼的规定,大学生、硕士生要带着自己的户口或者是去讲师团,或者是到农村去锻炼一段时间。那一段岁月给了我什么呢?其实让我知道当面对一个新的经验体系的时候,我想可能有很多人也会说到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也会遇到不适应,也会遇到吃苦,怎么办?对我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是迅速地接受它。第二,改变它,怎么样你跟他一起调试出一种价值。第三,在价值之外建立快乐的生活方式。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徐小平(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留学最宝贵的是什么

  留学最底线是学个专业,拿个文凭,留学最宝贵的是什么,是能够吃透这个国家,了解它的文化价值。那么,什么叫文化价值?比如我们看一个人,一个少年和爸爸妈妈吵架,支持谁?假如爸爸妈妈逼着女儿要嫁人,对吧,你认为对不对?或者逼到你的时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那这些都是文化价值。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以及大中华区总裁):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我觉得大家留学的梦,有这个梦存在还是很好,更重要的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什么地方,自己的天赋在什么地方。一个人要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情,才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做这个留学梦之前,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出国读什么,读了之后的规划是什么,能不能进入一个不错的学校,从那边得到真正想得到的东西。我觉得这样规划的过程还是很重要。其实出国的目的,还是自己规划的一部分,然后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心,自己的兴趣。那么出国呢,也不是随便读一个野鸡大学,或者社区大学就可以了,一定追求一个比在中国能读到更好学校的机会。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袁岳(零点集团董事长):留学生不要往发达国家扎堆

  我不主张家长对自己孩子将来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做研究,因为家长研究太多了,小孩就认为,老爸,等你定了哪个国家就去,这个不利于他成长的,留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选择,第一是他爱去的,第二是有感觉的才行。要让孩子怎么样去选择留学这个地方,应该多研究。包括什么,多带小孩旅行。从旅行开始,然后要带着学习的态度去旅行。不要光去旅游景点,要多研究人文。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包凡一(新东方留学研究院院长):当代留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考研也是西方国家很多人,在经济危机下的一个应对的方式,我没有工作,我就去学习,这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在没有找工作前,就已经害怕了,就去考研。还有的人,在国外明明读商业、读法律,他在国外读研,这是逃避,这是应该避免的。在这点上,尤其在出国读研究生方面,逃避工作经历,宁愿选择差的学校,这一点我作为咨询老师,也发现很多家长难以说通。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熊培云(时政评论专栏作家):留学巴黎最浪漫的事

  留学首先是非常好的记忆。在巴黎有特别美好的回忆,最浪漫的事。我说最浪漫的事就是我住在塞纳河边上,离塞纳河几米远。上学的时候从埃菲尔铁塔穿过,坐在有雨果像的塑像下看书,我觉得那是很浪漫的事情,特别喜欢这种学习的状态、非常好。视野是变宽了,另外人生的格局也打开了。如果用一句话送给大家的话。年轻的时候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逐,不要犹豫。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左小蕾(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留学让孩子自己选择

  我觉得就是看孩子将来自己更想向哪个方向去发展自己。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也是有一些问题,可能像我们今天其他有几位老师讲中国的文化,跟留学不是太搭界。但我觉得中国的文化还是有很精粹的东西,很优秀的东西,有它有凝聚力的一块,我觉得跟我们的这种自己对自己的文化的这种欣赏,和这种传承,这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王强(新东方发展研究院院长):留学要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

  留学生不能笼统谈,分为成熟的和非成熟的。作为心智来讲,出去读大学的,现在呈现低龄化。所以对这两拨人,我的建议可能是不同的。对于低龄化的这样留学生呢,我更愿意让他们的父母,在他们作出留学选择之后,更应该从生活的自立,灵魂承受力的锻炼,以及接人待物方面的最基本的常识做一些培训。另外是比较成熟的心智,可以选择现在中国市场上需要的技能,在我看来,中国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面对未来,二三十年这种发展前景,任何技能都是需要的,只要你切实学有所长,不是镀一层金,而真正让自己有含金量。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王辉耀(欧盟同学会副会长):海归回国创业面临的困难

  对成功的海归,他们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一批人,希望他们更多的帮助这些未来要回来的海归。对于新回来的海归来讲,我觉得他们一定要有一定的恒心,有一定的准备。就是说,不像回来的海归,一定就是特别受欢迎的,你创业可能要身经百战,要经历很多的磨难。同时我觉得很重要,他利用好国家的现行的政策,比如说我们的创业园。我们这个留学支持,包括国家最近出台的计划。我觉得都是很好的渠道。另外一个就是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要参与这种海归,或者社会的网络。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周成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留学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出国对你的一个人能力的提升,这个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我的能力高了。是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这么一个环境里面的一种生存,一种面对挑战,去最后生活下来,甚至于寻求自我的发展这么一种能力。第二个呢,我觉得是他知识的一种开阔增长,眼界的开阔。其实留学说到最终,不就是提升我们的一种实力?不仅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 点击查看新浪独家专访

  查建英(著名作家):留学应当尊重自己的志愿

  我觉得选择出去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就是我想做些不同的事情,走一个自己的路。但是其实在那个年代,我们受的理想主义教育之下,人们都是略微有那么一点使命感的,虽然我自己说我是最讨厌主义的,但是如果说非得带一个主义的帽子,我只能戴个人主义,这个个人主义在那个年代里面,实际上有某种就是要通过发展个人,发展个性来最后报效祖国,还是有这种意识。出去学了东西以后,能够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钱文忠(复旦大学的教授):强大后的中国更需要留学

  留学生这个现象本来就能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本来就是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绝对不是封闭的,这是一个。第二一点,我觉得从一个角度就可以考察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多重要。假如没有中国历史上这些留学生,玄奘为最佳代表留学生的话,我们的汉语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第三点,我想我们的留学,中国近代史的真正意义的留学,实际上大概是1870年左右开始的,到今天130多年的历史。那么第一代留学生当中,我们出现了最最出名的詹天佑,这是中国第一代留美的学生,我们今天有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出去。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新浪独家专访

  蒋正华(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四大影响

  回首历史,从1847年容闳赴美留学算起,中国现代的留学史到现在大概是160年,基本上留学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容闳发起的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赴欧留学的船政留学生,以及甲午战争以后的赴日本的留学生,这是主体。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留学生成为政治上推翻帝制的一个主力,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三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一方面一大批在建国前在海外留学的人员纷纷回国,奠定了很多学科的基础。第四阶段,从1978年到现在。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留学事业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李重庵(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从中国崛起看留学生的贡献

  我认为留学生对中国崛起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用、体、学。首先留学生运用从外国学来的先进科技、军事、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来强国、立兵、富民。政治方面,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时以留日中国学生为骨干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共和。教育方面,在中国废科举、兴学校,打破旧的教育制度以后,留学生们先后引入了日、欧、美、苏等教育思想,苦苦探索中国教育的改革之路。留学生第三个贡献在和,即增进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世界的和谐。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三代留学生的演变

  大家也知道第一批真正大留学生是1873年在容闳的建议下,大批幼童出去留学。但是他们那个时候很有意思,容闳说服了满清的执政者应该派留学生出去,于是他们就下命令叫贵族子弟,每一家应该派人出去留学。甲午战争之后又有一个高潮,所有的朝野痛感中国的落后。所以,有一个官费留学的高潮。那个时候大概绝大部分是去日本,日本留学生占很大的比例。我很快地讲一下后来的情况,80年代再次开放的时候,大批的人都一去不复返,这里的客观原因特别多。

  >>点击查看演讲全文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