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7日上午举行的新浪2015“北京国际高中大型公益择校说明会”上,30余所优质公办学校国际部及国际学校“接待”了全国超过4千名家长[微博]、学生的现场咨询,国际教育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从学校课程提供到国际教育走向,从留学[微博]国家选择到学生升学规划,新浪教育[微博]特别安排的4大主题讲座更是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启发式思考,其中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老师发表了演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国际学校家长》。
国际教育同样需要家长陪伴
对于国际教育而言,多数家长自己并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大概也即因如此,他们身感对于国际教育有着更多的未知,也就有了更大的期待。事实上,国际教育并非如此神秘。
30年前,哈佛学校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所谓的世界性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教育成合格的本国公民,而且要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不仅要具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能力,而且要具备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思维和能力。”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提出,培养一个所谓的国际人才,上什么样的国际课程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那只是载体。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课程或理念能够包打天下,还要考量孩子的特点以及家庭的资源。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国际课程中同样重要。”王鹏校长提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读书,但事实上,给孩子买1千本书,不如陪伴他们读上一本,或者说家长读两本书要比给孩子买200本书要管用得多。
因此,选择国际教育进而出国留学这条道路,家长实际要做的事情远不止选择一所学校这么简单,还有更多的“投入”需要做到。第一,要有经济支持,这无可厚非,因为选择国际教育如果没有资金投入,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完成。第二,要安心陪伴,静待花开。家长做到这件事情更加不易——用什么样的方式陪伴孩子,决定了前期经济投入的价值回报。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孩子取得预期的成功,父母首先要力争做一个合格的国际高中家长:想让孩子达到某个预期,不管是读书、旅游、慈善、社会责任还是领导力,家长首先要往那个方向发展;另外,除了花钱以外,花一点时间研究这个阶段孩子成长的特点、沟通方式,由此思考自己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以下附演讲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刚朱总的演讲。刚刚大家也看到了,朱总已经是满头大汗,其实他刚刚来的时候我说,这个演讲厅有点热,要不然您把外套脱了,他说家长都这么热情,为了表示对家长的尊重一定要穿着西装外套,非常感谢你们。
刚刚朱总跟我们讲了一下美国大学教育人才培养观,我们都知道选课是一门学问,这就要求家长好好把关。当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好国际学校后,又需要哪些知识?家长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国际高中家长?接下来有请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先生为我们支招,有请。
中国家长有着最参与程度和控制欲望
王鹏:各位家长,还有很多老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来跟大家聊一个特别的题目,就是怎么样去做一个国际课程或者叫国际中学的家长。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在整个国际教育市场上,其中我觉得有很多的不同点,但其中有一个东西是在全世界可能我们的水平是最高的,就是中国的家长对教育的参与程度和控制欲望都是最强的。所以今天坐在这儿的应该是将来要接受这些国际课程教育的学生为主才对,但是因为家长你要买单,所以你不放心,比如说有些家长试图搞一些非常专业的课程,比如说IB有哪些课,但即使是界内人士没有专门的一两年的训练也搞不清楚,你要结合规划式的建议,或学生的性格等等进行分析。AP的课程不是一个文凭课程,是一个尖子生面向美国的高中阶段的课程,但没有文凭,还有所谓的Alevel,还有VCE,TE,BC的课程,所以你想成为一个国际课程或者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专业人士。我先打击一下,这个不是一个特别靠谱的想法,这个会把自己带到很深的焦虑中去。因为我知道今天在这儿的家长,一大早跑到这儿来,就是担心自己给孩子选错了一个课程或者一个学校,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其实没这回事,说到宿命这点儿,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能到什么程度跟自己自身的积分是有关系的,我今天感到很震惊,因为新浪的号召力实在是非常惊人。居然在长城饭店这样一个地方还需要排队,就像券商的营业部一样,大家都担心自己错过这拨行情,实际上不存在这件事。
种瓜有可能得瓜,不种豆一定得不到豆
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其实说的不对,种瓜有可能得瓜,不种豆一定得不到豆,这么说可能比较准确吧。因为即使所有的家长认为你自己应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了极致,你也不见得能把孩子送到你想让他去的那个学校,因为这个里边所有的因素都具备一个东西叫运气,或者叫人品,这个很重要。其实一些名校,不管是录取率是8%还是9%,100个里面录取的这几个人肯定都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写满3页A4纸。但是我跟大家保证,那91个或者93个被拒掉的孩子,其实如果被录取的话也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可以写4页A4的纸,那些孩子就真的应该被拒掉吗?不见得,只能怪他运气不够好。这叫尽人力听天命,今天聊的就是你怎么样去种瓜、怎么样去种豆,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因为现在时间有限,所以我只从一个角度来跟大家做交流。
这个屏幕上的字是30年前哈佛学校写的一段话,他们在做所谓通识教育时的其中一段话。我先把这个务虚的部分先念完,再来看我标注的一部分。我们所谓的世界性的教育或者世界中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教育成合格的本国公民,注意这个,面向本国,指的是美国人,而且要培养成为世界公民,这个大家很熟。下面一句话,前面的那句话很虚,后面这句话是各位家长今天听完以后你回去可以努力做到的,就是不仅要具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能力,而且要具备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思维和能力。这句话先放在这儿,然后大家听完了以后咱们再回来回顾。就是具备理解自身的能力,这是面向学生的,也就是你要培养一个所谓的国际人才,他上什么样的国际课程不是特别重要,那只是个载体,还有很多学生从来都没上过国际课程,就在一定的体系中一路中考[微博]、高考[微博],最后也上到了很好的美国大学,表现也非常好。虽然我们也是做国际课程的,但是我认为国际课程也好、国际教育也好,是一个学生成长为国际化人才的非必要、非充分条件。上了可能会如虎添翼,不上也有条条大路可以通到罗马。这个背后就意味着肯定有一些东西不是这个课程本身所决定的,甚至不是一个学校所决定的,而是它有一个共性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