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实用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 15:52   文都教育

  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①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②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是相对的。

  时空的具体特性也是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可变的,因而也是相对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非欧几何学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随物质质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原理推广于引力场的研究,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证明了空间以及与它联系着的时间的性质依赖于物质的状态。实物的分布愈密,引力场愈强,空间的“曲率”愈大。他总结说:“空间——时间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不是物体存在于空间中,而是这些物体具有空间广延性。这样看来,关于‘一无所有的空间’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这是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有力地证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与物质不可分离的哲学原理。

  ③时空观上的错误观点

  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可变性。

  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特性和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时空的客观性,但却把时空理解为与物质并列的存在。例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把时空理解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就使坚持时空客观性失去了依据。这种不以物质为内容的时空不可能具有客观性,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完全有理由设想把全宇宙的物质“搬走”之后而时空还能继续存在。这样的时空观既会导致僵化的形而上学结论(时空与物质运动无关,是物质的“容器”和表演物理事件的“舞台”),又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脱离物质运动后独立存在的时空不可能是物质性的,而只能是神的别名)。

  这些错误观点的形成有其认识论根源:a。要形成时空概念,就必须在思维中把时空的物质内容暂时撇开。而时空概念形成之后,如果忘记了抽象掉的物质内容,就可能误以为现实的时空可以没有物质内容。b。相对论产生之前,人们的时空观长期没有变化,而这一时期人们对物质特性的认识却有明显进展,这就有可能使人们误认为时空是永恒不变的主观形式。c。相对论产生以后,长期没有变化的时空观突然发生了“崩溃”性的变革,这又使人有可能误认为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把时空观与现实的时空混为一谈,是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走上否认时空客观性道路的缘由。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时空观是现实的时空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而现实的时空则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东西。时空观念无论长期不变或者急剧变化,都不能推翻现实时空的客观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表明:物质、运动、时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有限和无限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客观矛盾,是物质运动在时空上表现出来的辩证联系。有限反映着具体事物、现象的暂时性、局部性和相对性。无限反映着客观实在的物质总体的永恒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客观世界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无限性原理告诉我们: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有限包含无限,有限体现着无限;有限可转化为无限,超出有限的界限即趋向无限;只有同有限相联系的无限,才是具有现实性的真无限。

  时空无限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人们是通过有限认识无限,通过有限去把握无限的。在有限和无限的关系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时空无限性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必要条件,是批判唯心主义、破除迷信邪教的重要环节,也是确立积极的革命人生观的科学依据。

  4。社会的物质性

  (1)旧唯物主义不能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人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2)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③生产方式集中体现着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原理。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归根到底都具有物质性,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都是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前提的。它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及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二、杜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