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复试试题汇总(8)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3日 15:38   万学海文

  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与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偏高,同时,由于高收入阶层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低收入阶层,这一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③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可以明显区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明显。

  ④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及经济收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相对滞后,行业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收入远远高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2)收入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 

  ①严重影响国内有效需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活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需要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以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差距过大,以至于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就会压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如果分配合理,人们收入增加,就会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必然下降,严重影响国内有效需求,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严重失衡,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将严重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降低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有降低的趋势,因此,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通过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而进一步影响全国消费总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市场疲软,内需不振,国内消费市场难以启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配不公,降低了大多数居民的购买能力,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如不及时扭转,社会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③影响社会稳定。随着分配不公现象的发展,收入差距的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减少,引起了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成为一个极不稳定的社会因素,收入分配不公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正在转变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3)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

  ①加快生产力的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不能用消灭或限制正当致富的办法来实现,而只能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不仅使正当致富者继续从中得到应得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增加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要下大决心、用大力气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改变农业结构,改革农业营运机制,促进农村城镇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尽快改变多年来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下降的局面,使农民的可支配现金收入有显著提高。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谈得上刺激农民消费,激活农村市场,也才会形成农村工作、农业经济、农民收入的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别,缓解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农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就有了基础。 

  ②制定符合国情的公平、公正、合理、规范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机制。纵观我国目前的分配状况可知,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源,除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外,就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政策和方式缺乏统一和规范。国家应从宏观分配政策上,加大和扩展制度内收入,缩小以及杜绝制度外收入,并限制垄断、遏制权力和投机、打击腐败,从而达到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收入的目的。                    

  ③强化国家宏观调节手段。通过国家一定的宏观调节手段的强化来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可以深化税收的调节范围和力度。通过加强对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并研究出台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尽快研究出台鼓励个人投资的优惠政策和鼓励高收入者向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援助的减免税政策等来调节。其次,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再次,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在切实将国家扶贫基金用之于扶贫助困的既定项目和范围,充分发挥国家扶资金的调节作用的同时,也应积极利用民间的作用,受助者不仅受益,而且有助于提高对收入分配合理差距的理解,缓解或消除因收入分配差距导致不公现象所带来的负向影响。 

  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现阶段贯彻收入分配中“效率优先”基础上的“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要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建立全面、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地将社会各阶层的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险统一地、规范地建立起来,并在经济、财力增长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标准,必将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起到重要的“缓冲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复试备考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1.资源配置

  2.剩余价值

  3.绝对地租

  4.威廉•配第

  5.纯产品学说

  二、问答题

  1.简述克拉克工资和利息的来源及自然标准

  2.李嘉图在阐述国际贸易理论时曾说:“如果两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他又说:“由此看来,一个在机器和技术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因而能够用远少于邻国的劳动来制造商品的国家,即使土地较为肥沃,种植谷物所需的劳动也比输出国更少,也仍然可以输出这些商品以输入本国消费所需的一部分谷物。”请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它们说明了什么原理?其历史贡献和缺陷与局限性是什么?

  3.试述马歇尔价格论中需求决定和变动趋势理论的要点,并指出在上述理论中马歇尔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其他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见解。

  4.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

  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8.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9.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复试备考试题三解析

  一、名词解释

  1.资源配置

  答: 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某种资源由于存在稀缺性,它被用于甲种用途就不能用于乙种用途,因此各种用途在使用资源上具有排斥性。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制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以计划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