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跟网络高手学作文 > 正文

内部装修合格证——病句改错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3 13:50  新浪教育

  内部装修合格证——病句改错

  病句,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写过。

  本大侠认为,常见病句的类型有6种,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记忆,我将它概括为6个东西:缺了东西、多了东西、换了东西、挪了东西、像什么东西、真不是东西。

  缺了东西——偷工减料,成分残缺。

  例句: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分析:努力什么?努力改正。

  修改: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改正。

  例句: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分析:“工作”不是“建立与加强”,而是“开展”、“完成”。另外,还缺了主语。

  修改:他们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多了东西——做工粗糙,鼓包起皮。赘余。

  例句: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分析:“环境”两字多余。

  例句: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分析:“掌握”应删去。

  例句: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分析:第二、第三个“工作”多余。应当承前省略。

  例句: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分析:“路”与“距离”留一个就行。

  修改: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或: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例句: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分析:“养活”与“生活”不要同时用。

  修改: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或: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一家人生活。

  例句: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分析:“要”与“以后”不要同时用。

  修改: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或: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换了东西——以次充好,材料不合格。用词不当。

  有的是笔误,有的是记忆模糊,这种情况在作文中最为常见。

  例句:面对即将冻死而又素未蒙面的人,登山者,放弃了独个人离开的想法。

  分析:“素未蒙面”、“独个人”什么意思?应当是“素未谋面”、“独自”。

  例句: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充沛着革命的热情。

  分析:“充沛”的是“精力”,“热情”用“焕发”。

  挪了东西——擅自挪位,语序不当。

  例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改正:开考半个小时后,就陆续有人交卷。

  例句: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改正: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例句: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改正: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例句: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改正:科学家急于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对兰花进行研究。

  像哪个东西——看不明白。或表意不明,可丁可卯;或故弄玄虚,自作聪明。

  例句:一个圆圆的射出金色光芒的通体透亮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

  分析:是蹩脚的翻译整出来的破句子?还是话剧舞台上愤青的台词?你看了是不是觉得挺别扭?修改这种句子,本大侠教你一个独门技巧,把定语往后放,把表动作的词句往前放。一个原本故弄玄虚的句子,立刻变得像散文诗一样。

  修改: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圆圆的,红红的,通体透亮,射出金色的光芒。

  顺便说一句,这种句式在散文中大量用到,比如“孩子们身上穿着碎花棉袄,蓝蓝的,暖暖的,跳跃在冬日的阳光里”就比“孩子们跳跃在冬日的阳光里,身上穿着暖和的蓝色碎花棉袄”更有意境。

  不是东西——胡乱制作,胡言乱语,不合逻辑,不符常理。

  例句: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深入才能做好,不深入做不好。

  修改:生产救灾工作能否做好,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或: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深入程度。

  例句: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

  分析:既然是“小孩”,又怎么能“从小到大”?

  修改: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老师和亲友都这么说。

  例句:我们学校学生增多了,所以教学质量下降了。

  分析:学生多了与教学质量下降有什么必然联系?

  修改:我们学校学生增多了,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所以教学质量下降了。

  例句:人人挑灯夜读时,她已经上床睡觉,而人人要睡觉时,她便放声地扯起呼噜,大家都很愤怒,都纷纷地要捏她的鼻子,最后干脆用被子罩住她的脸。

  分析:你可能会说,这一句既符逻辑也符常理,没有毛病啊。其实,还是有点小毛病。“呼噜”后面的“,”应改为“。”。另外,“人人”用得也不妥,改为“别人”比较合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