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主持人:吴老师做第一个问题的总结发言。
吴雷: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就是说IT培训机构的特色,实际上特色对学生来说,对客户来说,但是对我们机构来说,我们的这种战略方向选择是什么?应该说这是在座的这些同行这两年考虑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讲?我觉得IT培训行业整个市场存在的基础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这种变化有足够的警惕和预期。
这么讲的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有个同行也讲过,我也非常认同的观点,IT的这种培训实际上回过头来看,现在我们讲的三代或者在三代半的时间点上,第一点有电脑技能培训,另外一个厂商认证,我的前辈基本都是做过这一波的。第三波实际上在座的大家都在这个主流,IT培训。这种发展轨迹上,你看它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就是所谓高校的课程太落后。但是我们要注意,就是说这样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行业存在的根本,这是会永远存在,
还是一个临时状态?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临时的状态,因为大家可能讲,新东方做的非常成功,你不是说新东方的市场存在的基础,我觉得不是,应该看到英语培训的市场基础和IT培训的差别在哪?英语培训比如从大学毕业生来讲,基本上都是学英语的人参加英语培训的很少,都是我原来说学医学的,学物理的。他对英语培训,或者说英语技能首先是这个要求牵涉到的,因为本科毕业的时间点上,有人去美国读书,直接是进入课堂就讲课,然后下课就考试,这是一种。下面可能是中医,古文可能比英文重要得多,显然跟我刚才讲的例子,对英语的需求完全不一样。
学历教育是相对大批量、标准化的形式和目的,你看到本科毕业生的层面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差别特别大,但是整个把所有的年龄层都顺一遍发现这样一个小斜线,有国际学校的学生,有普通小学的学生,英语要求实际上不一样。你要用学理工的人说,就是把这些小三角,学校提供的是水平线,大家的需求是斜线,一计算就出来了。
但是IT培训,你看这个市场的需求,软件公司可能有微软,可能有更小的公司,但是都是程序员。这个对你技术上的需求可能有差别,但是会不会像英语那么大?我看不一定,因为你就是靠这个吃饭,你进这个行业的最低线就是你的职业,你能靠这个吃饭,你不能差到哪去,可能行业不允许你差到哪去,只要你入这个门。无非以前存在的基础是行业提出那条线,实际上是相对水平的线,学历教育提供的也是相对水平的线,这两条线有差距,于是有了这个行业。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注意到这两条线在接近,在两个群体的努力下在迅速接近。第一个群体,高校。高校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这么快,国家有钱了,钱到哪去了?肯定是提供一些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实公共产品的提供我认为并不足够,比如说最基础的这几样,国防咱不知道,但是交通有吗?可能也不够。中国这个收费高速公路的里程占全世界70%,说明什么?政府没花钱,政府想通过高速公路赚钱,这个大家看到,医疗体制改革的并不成功,其实还是我们自己在交钱。但是真正有一点我们要感谢国家,教育投入的不小。
我们看无论硬件还是软件,至少不比美国的大学差。很多大学比较漂亮到真的再给他钱也不知道盖什么了。这是第一波,放在硬件上。现在国家还在不断投钱,这些钱就不会花在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上了,我看不敢这样说了。这么明显的一个需求他不满足,谁也不能答应,这是第一。
第二一个群体是谁呢?企业。现在软件行业里面虽然我同意外包,其实还不是一个足够强大的力量,但这是增长最快的势力。已经有一些公司出现什么规模了呢?三千人,五千人,甚至一万人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人力资源的归划就跟小公司不一样,必须要做人才培养。我们看到比较成规模的东软,注意东软做教育的规模,其实搞不好比我们在座的任何一家都要大,十来个亿。高校和企业这两个互动之间,我们的位置在哪?真的要考虑。无非就是高校是标准化,我们就走差异化,差异化就两个办法。一个通过时间,我们搞新的东西。另外通过空间,我们搞细的东西。但是时间这个事又有风险,在哪?这个跟你企业的管理上的这种延续性会有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什么?实际上我们给自己提出一个命题,就是我们要每两三年、三四年要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这没什么技术性。我想如果是这个故事的话,当然我们公司也要做,我估计这个投资人可能会吓一跳。为什么你看房地产公司和比如说拍电影的这种文化公司,如果上市的话,哪个高?因为他的经验不能继承,每次都是一个新的,你搞不准他死在哪个项目上。
因此唯一剩下的路,我看两条,第一条,我相信如果再过几年我们来看,我们有相当机构其实变成了学校。另外我们走的方向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们是坚持走一个差异化的道路。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上,我们有非常强的地方,也有非常弱的地方,我们孩子从小教育就不鼓励他跟别人不一样,要求他跟别人一样,这是我们基本的价值观,你看你怎么那么出格,你怎么就这样。基本都是这个思路。但实际上,我们这个年龄回过来看,发现你如果跟别人一样,你做得再好也就是跟那些人一样,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就是在这个体系体现跟别人不一样。
首先这个要求非常高,我非常自豪地讲,满足这样的要求,是相当有挑战的。送人出国工作,留学毕竟是去花钱的,走到哪你是客户,虽然说教室里的教育非常严格,但另一方面,他总是有留学生委员会,问你生活还习惯吗,什么的,因为你花了钱了,基本的组织还是有的。但是,如果你是去赚钱的,没什么嘘寒问暖,你是来拿钱的,来干活,干的不行,走人。而且是在外国。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尝试,比较成功的应该说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现在每年拿技术签证去日本工作的一些技术人员一年三千多人,占差不多10%的毕业生。从这个角度,这个是我们的产品之一。
从我们的产品整个构架来看,我们都是强调,比如搞软件,我们有七个课程,我们并不支持或者推动我们的学生你搞软件必须标准化,这是有风险的。
第二我们把教育业务和人才业务做比较好的整合,在这方面,我知道在座的同行可能跟企业这些渠道都是蛮不错的,因为这是你生存的根本。但是,像我们这种当真的,怎么叫当真的?就是拿这当生意干的可能不多,正好在座的同行、领导汇报一下,因为我们自己公司,我们是HP的指定人员供应商,我们是摩托摩拉的指定人员供应商等等。这个东西的价值在哪?这个渠道你打通的根本在于你给企业提供的服务多样化,因为企业的猎头很多人在往这走,刚才还没有提到,我们在中国和日本都有我们两个国家,都是正式的这种人才派遣服务商,这是我们都有相应的资质。就是对日的同学,对他们来讲,我们提出的口号今天你是我们学生,明天你是我们同事,后天你是我们猎头的对象。在这样服务的内容之下,企业可能跟我们的关系稍微更加亲近,因为他依赖我们的地方更多。坦白讲初级技术人才招聘固然难,但都不是企业最难的。企业难的是中高端人才。由于我们跟他们有合作,因此去年到今年以来,我们有一批学生都是进到相当不错的外企,比如HP,我们闹过一个挺大的笑话。
一个小孩在吉林的一个高职学校的小孩进了HP,因为是他的(英语),我们有这个条件。小孩进去的时候,因为我们当时曾经面试过,想让他来做教学支持,曾经特别不愿意,说HP是干吗的,你们愿意我去,我觉得东方标准比较好,小孩完全不知道HP怎么回事。我们把他推进去了。这个网络是持续的,不是在你学习毕业之后一个点上,而是在你整个职业生涯当中都会给你增值,不光为我们服务的对象,实际上也为我们增值。因为他毕业的时候,我们是在这个方面,这样一个推荐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花钱的,初级技术人员是花钱的。但是这个拐点出现在他毕业以后三到五年这个时间段,实际上就有比较冒头的优秀的一些人,他的价值已经对我来说不是个负担,是个财富。因为我把这些人介绍给另外一个企业的时候,我要跟他要钱。如果说我们送到日本的工程师工作三年、四年之后,我们把他送到国内来更要跟企业要钱。我们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密切跟企业关系,延长了我们服务。
东方标准做的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