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作者:雷明(blog)
说起“窝里横”,也许人人都会立刻在眼前浮现出一只扛着枪、耀武扬威的Q版小老鼠,还有些人甚至会心一笑地想起总是冲不出国门的中国男足。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没有谁会对“窝里横”感觉到陌生吧?
看上去,在外一团和气、回家颐指气使的“窝里横”们多少给人一些窝囊的印象。也难怪,只会和自己人耍威风算什么本事呢?不过从严格的心理学意义上界定,“窝里横”并不算是一种心理障碍,甚至连普通心理问题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令自己人感到不舒服的行为模式罢了。
这种行为模式的养成,大多数和童年时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关。比如,当一个孩子有什么要求父母都满足的时候,甚至本来不应该答应的事情,孩子一哭一闹,父母的心一软,也就答应了。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形成一个经验:“如果我一横,我一闹,我的要求就能得到满足,家里的其他人就会让着我。”当孩子带着这样的人际交往习惯,逐渐长大的那一天,父母便完成了一个“窝里横”的典型设计制造过程。
深究起来,我们身边的“窝里横”们可以被分为两大部分:“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心理成因。如果咱不幸摊上那么一个半个的,那么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恐怕也得区别对待,因为只有弄清楚了他的品种,才方便咱们对症下药。
无意识的——没搞错吧?我居然是“窝里横”?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窝里横”,因为那不过是他们处理日常生活的自然而然的习惯性方法: